病原菌
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称尖镰孢菌,为半知菌类真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 病害为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壤或水中可存活多年。 ● 栽培时由伤口侵入或从根部侵入植株体内,并进入球 茎,在维管素处大量繁殖后堵塞疏导组织,引起地上 部发病症状。 ● 苗床栽培过程中,发病特点是点、片状分布。 ● 土壤EC值偏高,基质水分含量波动过大或浇水过量,湿气滞留及积水而容易引发该病。 ● 菌蝇(Fungus gnats)幼虫是枯萎病的传播媒介,如果基质中幼虫的虫口密度过大,也容易诱发该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预防是避免病害发生的最好方式,一旦发病,化学试剂是无法杀灭病菌的,只能防治其进一步扩展。
● 栽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 注意增施钙肥和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保持植株根系正常生长。 ● 注意及时排涝,加强通风。 ● 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杜绝交差感染。 ● 及时防除菌蝇,防治方法见下文“菌蝇的防治”。 ● 苗期喷施卉友5000倍,以滴水为宜。定植后应用优绘5000倍、卉友10000倍等药剂14-21天左右交替灌根进 行预防,2-3次即可。
炭疽病(Anthracnose)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仙客来的叶片。初发病时叶片出现小的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椭 圆形或不规则型病斑,略凹陷,病斑中央成淡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黑色的小 点;危害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图为炭疽病侵染仙客来叶片和嫩芽的病状)
病原菌
病原是Colletotrichum.为胶孢或尖孢炭疽菌,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 属子囊菌门真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 病害通过风雨、水分泼溅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 菌丝生长适温20~30℃,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该病的扩展和流行。
防治方法
● 平衡施肥,适当控制栽培密度,加强通风透光。 ● 及时清除病株、病叶。 ● 预防为主,发病初期交替轮换喷洒优绘1500倍、苯醚甲环唑等药剂2-3次, 每次间隔7-10天叶面喷雾即可。
30
Made with FlippingBook Learn more on our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