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第二十六讲 力比多理论和自恋
论的语言来描述它们,也就是描述那些必然归入普通生活中的状态,比如,恋爱时、机体生 借助于这样的设想,我们现在可以解释许多精神状态,或是说得更谦虚些,以力比多理 多,而后者又可被收回到自我之中。 以保留在自我中,那么我们就能假定,在普通条件下,自我力比多可自由转化为客体力比 节,将自己团成块状。现在,我们将向客体释放力比多比作伸出枝节,而大多数的力比多可 生命。它们伸出枝节,称之为伪足,它们让自身的质料流入其中。但它们也可以收回这些枝 多之间关系的看法。诸位想一想那些最简单的生命体,由几乎未分化的微小原生物质构成的 简言之,我可以用一个来自动物学的比方来生动地说明,我们对自我力比多与客体力比 的教育中发展停滞的原因。所以,自体性爱是力比多安置中自恋阶段的性活动。 就是我们所说的:以 自体性欲 的方式获取满足,而这种自体性爱的能力解释了性在现实原则 自己,从客体力比多的发展历史来看,许多性驱力最初都是在自己的身体上得到满足的,这 状态,后来才由这种状态发展出了对客体的爱,而这种自恋却无需因此而消失。我们要提醒 体,那么这不可能是无足轻重的例外现象。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种自恋是种普遍且原始的 接着人们就会说,如果力比多这样固着于自己的身体和自己本人,而不是固着于某个客 的柔情来对待自己的身体,而这些柔情一般都用于自己以外的性客体。 恋 ,这个名称是我们从 奈克 285 描写的反常那里借用来的,在这种反常中,成年个体怀着所有 自我取而代之。而且人们逐渐将这种观念构建得愈发牢固完善。对力比多的这种安置称为 自 多,它们表达出要从客体这里获得满足的追求,然而它们也可以放弃这些客体,并用本人的 精神病看法的基础。人们逐渐熟悉了以下这种看法,那些我们被发现依附在客体上的力比 我这就告诉诸位,亚伯拉罕最初的这些观点在精神分析里保留了下来了,成为了我们对 爱情生活认识了一种精神疾病的一个特征。 可以与爱情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对客体的性高估相比。这样一来,我们就首次通过联系普通 地回答说:它回到自我上,这种 反身回归 就是早发性痴呆中 自大妄想的来源 。自大妄想完全 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些痴呆者身上那些离开了客体的力比多发生了什么? 亚伯拉罕 不假思索 征是, 它的力比多投注缺少客体 Ⱦ (《歇斯底里和早发性痴呆在性心理上的差异》)然后出 Abraham )在与我交换看法后,就已说过这样的话,(算作精神病的)早发性痴呆的主要特 我们早就开始将精神分析的观点延伸到其它那些疾病上了。 1908 年, 亚伯拉罕 ( Karl 经症障碍之后,我们或许才能有所认识。 织、这些组织的构造和运作方式,对我们而言仍不明了,我们可以推测,在分析过其它的神 作。在这点上,移情性神经症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材料。然而,自我、构成自我的不同组 力比多投注,追踪它们的转变及它们最终的命运,我们得以初步认识了各股心灵力量的运 量投注叫做“ 力比多 ”,其它由自我求生驱力发出的所有能量投注称作“ 需求 ”,通过追踪 区分它们。在移情性神经症这里,这点不难做到。我们把自我加诸于它的性追求对象上的能 到目前为止,我们工作的前提一直都是,我们可以根据自我驱力和性驱力各自的表现来 下来任务的注意力。 以,人类患上神经症的能力只是他其它天赋的背面。但这也只是些猜想,只会分散我们对接 了这种冲突产生的条件。这显然也是人类从动物的集体中脱颖而出取得巨大进步的条件,所
285 保罗·阿道夫·奈克( Paul Adolf Näcke ,1851 年-1913 年),德国精神病学家和犯罪学家。
224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