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第二十六讲 力比多理论和自恋
病时、睡眠时的精神表现。对于睡眠状态,我们曾假定过,它是以背离外部世界及产生睡眠 愿望为根本的。我们发现,作为夜间心灵活动在梦里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为睡眠愿望服务的, 并由全然利己的动机所左右。我们现在按力比多的理论这样表述睡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中, 所有的客体投注,无论力比多的投注还是利己的投注,都被放弃了,收回到自我之中。这样 一来,对于睡眠带来的休息,甚至是对于疲倦的性质,难道没有为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吗?睡 眠中的人每晚都会为我们营造出那幅安然独眠于子宫中的图像,这幅图像也由此在精神这方 面得到了补充。在睡眠的人身上,力比多的分配恢复到最初状态,即完全的自恋,在这种状 态中,力比多和自我利益仍统一且无区别地居住在那个自给自足的自我之中。 这里可作两点说明。首先,如何在概念上区别自恋和利己?我认为,自恋乃是对利己的 力比多补充。谈及利己时,人们只着眼于个体的益处;而谈及自恋时,人们也会将它的力比 多满足纳入考量之中。这两者作为实用动机早已分别受到了相当长时间的追踪研究。人可以 绝对利己,同时却又维持强大的力比多客体投注,只要在客体上获得的力比多满足包含在自 我的需要之内。然后,利己会小心注意,确保对客体的追求不至于伤及自我。人可以在利己 的同时又过度自恋,这就是说,他的客体需求很少,而这需求又是在直接的性满足或是在其 它由性需要引申而来的较高追求之中,我们有时将这些追求称为“情爱”,并把它们与“肉 欲”对立起来。在所有这些关系里,利己是那个不言而喻的恒定因素,而自恋是那个变化因 素。利己的对立面,即 利他 ,在概念上与力比多的客体投注并不重合,它由于缺少对性满足 的追求而与之区分。但是,在完全的恋爱状态中,利他却与力比多的客体投注相会。性客体 通常把自我的一部分自恋引到自己身上,这种情况会作为所谓对客体的“性高估”体现出 来。如果利己还发生了向性客体的利他转移,那么性客体将会变得过于强大;可以说是将自 我完全吞并了。 我想,如果我在这些根本就干巴巴的科学想象之后,以诗歌的形式向诸位展现自恋和恋 爱在经济学上的对立的话,诸位将会觉得这是一种休息。它出自 歌德 286 的《西东诗集》:
苏莱卡:平民和隶役以及攻坚克难者 他们总坦言: 尘世孩子的最高幸福 只有个性。 无论哪一种生活都可以过,
只要不丧失自己; 人可以失去一切, 只要仍旧是自己。
哈特姆:可能是这样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但我依循的是另一条线索: 我只在苏莱卡身上找到了 所有尘世幸福的总合。
286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 年-1832 年),著名德国诗人。
22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