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第三十一讲 心理人格的剖析
果能确保它们在隐伏状态里仍属于精神范畴,那我们也可以说,它们变成了无意识的。到目前 为止,我们并没有获得什么新知识,也没有找出在心理学中提出无意识这一概念的理由。但接 下来就是新的经验了,而这样的经验是我们在研究失误时就已经能够获得了。比如,为了解释 某个口误,我们不得不假定当事人曾有过某种说话的意图。由于话语受到了干扰,我们就势必 猜到这种意图的存在,但它没有实现自己,所以它是无意识的。若我们在事后向说话的人指出 这个意图的存在,他可能会认可那是他所熟悉的意图,那么这个意图只是暂时无意识,或者, 说话人也可能否认它,认为这个意图对他而言是陌生的,那么它就是持续无意识的。从这种经 验中,我们反过来找到了认为那些所谓的隐伏之物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理由。基于对这种动力学 关系的考虑,我们现在能够区分出两种无意识,一种是在经常出现的条件下能轻易转变为意识 的无意识,还有一种是难以发生这种转变的无意识,只有花费大量工作才能发生,甚至有可能 永不发生。为避免混淆我们指的是这种还是那种无意识,用的是那个词的描述性意义还是动力 学意义,我们会使用一种得到许可的简单告知手段。我们将那种只是隐伏的并因此容易变成意 识的,叫做前意识,将无意识这个名称留给另一种无意识。我们现在有三个名词:意识的、前 意识的、无意识的,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描述精神现象。再说一次:在纯粹的描述性意义上,前 意识也是无意识的,但我们不这么叫它,除非是在比较随意的表述中,或当我们要为心灵生活 中无意识过程辩护,说明它确实存在的时候。 我希望诸位会承认,到目前为止的内容并没有那么棘手,可以轻松地掌握。是的,但可惜 精神分析的工作仍被迫使用“无意识”这个词的另一种意义,也就是第三种意义,这确实可能 引发混乱。我们会有那种新鲜而强烈的印象:心灵生活中某个广阔且重要的领域,自我往往对 它毫不知晓,这导致该领域中的过程必定在真正的动力学意义上被认定为无意识。带着这种印 象,我们也在一种地形学意义或系统意义上来理解“无意识”这个名词,我们也会用前意识系 统与无意识系统的说法,也会用自我与无意识系统的冲突这个说法,好让“无意识”这个词越 来越多地表示一个心灵区域,而非精神的一种性质。自我及超我的一些部分在动力学意义上也 是无意识的,这原本是个麻烦的发现,而在这里却像是一种减轻负担的办法,它为我们排除了 一个障碍。我们看到,我们没有权利将对自我而言陌生的心灵区域称作无意识系统,因为无意 识并非它仅有的性质。好,这样一来,我们不愿再在系统意义上使用“无意识”这个词,还要 给一直以来被冠以这个名称的对象取个更好的、不再造成误解的名字。借鉴 尼采 313 的语言用 法,再加上 格罗德克 314 的启发,我们今后将它叫做伊底。这个非人的代词似乎特别适合表达这 个心灵区域的主要特征,即它的自我陌生性。超我、自我和伊底现在是三个王国、地域或省 区,我们将人的心灵装置分割成这三者,而它们的相互关系是我们接下来想要研究的。 之前的那些只是一段简短的插入内容。我猜测,意识的三种性质与心灵装置的三个区域没 有配成和谐的三对,诸位对此并不满意,并认为这会模糊我们的结果。但我认为,我们不该为 此遗憾,反而应该对我们自己说,我们原本就没理由期待组织安排会这么清晰。请诸位允许我 做个比较;比较诚然不能决定什么,但它们能使人感到熟悉。我想象有这样一片土地,那里有 多样的地形,山地、平原和湖区,居民混杂——那里住着德国人、马札尔人和斯洛伐克人,他
313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 年-1900 年),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和哲学家。 314 格奥格•瓦尔特•格罗德克( Georg Walther Groddeck ,1866 年-1934 年),德国医生、作家和心身 医学先驱,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成员。
280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