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及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新篇

返回⽬目录

第三十四讲 启示、应用、展望

体心理学的创立者,我们为那类反对者假定的条件只有极少成立。这名称本身就不恰当,似 乎只是权宜之下的产物;合理使用个体心理学,将个体心理学作为群体心理学的对立面,我 们不会横加干预;我们从事的也大多且主要是人类个体的心理学。我今天不会对阿德勒的个 体心理学作任何客观的批评,这不在导论的计划内,而且我已经试着评论过一次,并且不觉 得有更改的必要。但对于它带来的印象,我想通过一件发生在精神分析出现前那些年里的小 事来说明。 在我出生并在三岁时离开的那座摩拉维亚小城附近,有一处并不起眼的疗养地,掩映在 绿色间。中学时代,我曾多次在那里度过假期。差不多二十年后,由于一位亲属生病,我有 机会再次踏足此地。与照料我亲戚的疗养地医生谈话时,我也询问了他与那些斯洛伐克农民 的关系,至少我认为这些人是斯洛伐克农民,他们是这位医生在冬季仅有的顾客。他说,他 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医疗工作的:在门诊时间,病人们进入他的诊室,站成一排。然后一个 接一个地站出来述说病痛。腰疼、胃痉挛或腿无力等等。然后他就为病人做检查,心里有数 之后就把病人喊过来告知诊断结果,每次都一样。他把那个词翻译给我,大概是“中邪”的 意思。我惊讶地问,所有的病症都是同样的诊断结果,那些农民难道没有表示不满吗?“没 有,怎么会呢?”他说:“他们对此非常满意,那正是他们所期望的。每个退回到队伍里的 人都用表情和手势向左右示意:‘嗯,这是个懂行的人。’”那时我还根本不知道,我将在 怎样的情况下再次遭遇类似的情形。 无论是同性恋者,还是有恋尸癖的人,是受惊的歇斯底里者,还是被封闭起来的强迫性 神经症患者,再或者是狂躁的精神病人,在任何情况里,阿德勒这路的个体心理学家都会指 出,推动这种状态的动机是病人想要实现自我,想要过度地补偿他的自卑,想要保持在上 游,想要从女性路线转换到男性路线上。我们还是年轻学生的时候,在诊所里介绍一个歇斯 底里病例时曾听到过十分类似的话:歇斯底里患者制造出症状,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有趣,为 了吸引注意力。古老的智慧确实会不断得到印证!但当时我们就已经认为,这部分心理学并 没有揭开歇斯底里的谜,比如,它没有解释,为什么病人不通过其他手段来实现其意图。当 然,这些个体心理学家的理论中肯定有正确的部分,但相对于整体而言只是极小的部分。自 身的求生驱力会试图将所有的情况都利用起来,自我甚至想把患病状态也转变为一种益处。 在精神分析里,这叫作“继发性的因病获益”。当然,如果考虑到受虐倾向的事实,考虑到 无意识的惩罚需求和神经症的自我伤害,而这些事实都与自身求生的驱力动势这种假设背道 而驰,那么,人们也将质疑,奠定了个体心理学基础的那条直白真理是否普遍适用。但是, 群众肯定还是欢迎这种理论的,因为它不认可复杂性,不提出难以把握的新概念,对无意识 一无所知,一下子就将困扰所有人的性的问题清除干净,仅仅揭示那些使生活便利的小诡 计。因为群体本身追求闲适,除了一个理由之外,它便不要更多的解释,它也不会感激科学 提供的广博信息,它只想要个简单的答案,只想看见问题已经解决。想到个体心理学如何尽 力迎合这些要求,就不禁回忆起《 华伦斯坦 Ɇ 里的那句话:

“若不是这想法聪明得要命, 倒真心想将它说成个愚蠢主意” 325

325 出自席勒的《华伦斯坦》第二部《皮柯洛米尼父子》第二幕第七场。

312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