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及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新篇

返回⽬目录

第三十五讲 论一种世界观

得多少保护与恩泽,取决于他是否满足伦理要求;怀着对神的爱,并且知道神也爱着自己, 安全感就有了基础,人们就能用它来对抗来自外部世界及周遭同类的危险。最后,人们能通 过祈祷来影响神明的意志,这就确保了,人也是神明无上能力的一部分。 我知道,在诸位听我讲话的同时,诸位的脑海中也涌现出了许多问题,而且诸位很想听 听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此时此刻是无法作答的,但我确信,没有任何一项细节研究会动摇我 们的这一论断:宗教的世界观是由我们的童年情境决定的。这样一来,宗教的世界观虽然具 有幼儿特征却仍有前身,这就愈发奇怪了。毫无疑问,曾经存在过没有宗教、没有神明的时 代。人们称之为泛灵论。那时的世界也充满了与人相似的灵物,我们称之为鬼怪,外部世界 的所有物体都是它们的附身之所,或也许就是它们本身,但并不存在这样一股优势力量,能 将它们全部创造出来,还可以让人向其寻求庇护和帮助。泛灵论中的鬼怪大多对人怀有敌 意,但比起后来,那时的人类似乎更有自信。人确实一直对这些恶鬼极度畏惧,但他会通过 他认为能驱除它们的特定行为来抵御它们。在其它方面,人类也不认为自己是无力的。当他 向大自然提出愿望时,比如他想要降雨,他并不向掌管天气的神明祈祷,而是施行法术,期 待以此对自然产生直接的影响,亲自制造出一些类似雨的东西。在与周围环境中各种力量的 争斗中,他的第一件武器是法术,这是我们如今的科学技术最初的前身。我们认为,对法术 的信任来自对自身智力活动的高估,来自对“思想是至高能力”的信仰,顺带一提,我们在 强迫性神经症患者身上也找到了这种信仰。我们可以设想,那个时代的人对他们在语言方面 的成就特别骄傲,随着语言的习得,必然会为思维免去极大的负担。他们给词汇赋予魔力。 后来,宗教吸收利用了这点。“上帝曰,宜有光,即有光。”另外,施法行为的事实表明, 泛灵论者并不单纯信任愿望的力量。他更期待通过执行某个动作来获得成功,而这个动作是 要让自然来模仿他自己。他若是想要降雨,他就自己洒水;他若是想使土地肥沃,他就在田 地里为它表演性交的场景。 诸位知道,一个想法一旦取得了精神上的表达,就难以再消逝了。所以,诸位将毫不意 外地听说,泛灵论的许多表现保留至今,它们大多作为所谓的迷信与宗教并存,或是隐藏在 其背后。但更重要的是,诸位根本无法驳斥以下的论断:我们的哲学保留了泛灵论思想方式 中的根本特征,即高估词汇的魔力,并且相信,世界的现实进程是按照我们的思想为其指示 的道路来发展的。这自然就成了一种不用施法的泛灵论。另一方面,我们还可期待,那个时 代已经存在某种伦理,即对人际往来的规定,但没有证据证明它们与泛灵论的信仰有更密切 的联系。它们很可能是权力关系与实用需求的直接表达。 究竟是什么迫使泛灵论向宗教过渡,这点很有知晓的价值,但诸位可以设想,人类精神 发展史的这段原始时期至今仍笼罩在怎样的黑暗之中。事实似乎真的就是,宗教最初的表现 形式是奇怪的图腾,是对动物的崇拜,随之也出现了最初的伦理要求,即禁忌。我曾在《图 腾与禁忌》里阐述过这样的推测,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人类家庭关系中的某种变革引起的。相 较于泛灵论,宗教的主要功用是在精神上固定了对鬼怪的畏惧。但作为史前时期的残留,恶 灵保留了它在宗教体系里的位置。 如果这就是宗教世界观的前史,那么现在,我们就要转向那之后发生的事,以及仍在我 们眼前发生的事。通过对自然过程的观察,科学精神得到巩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将宗 教当作人类的一项重要事务来对待,对它进行批判性的考查。然而,宗教经不住这样的考

32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