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及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新篇

返回⽬目录

前言 童俊 IPA 中国学组 首任主席

诚如 “弗洛伊德汉译项目(FCTP)” 前言所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著作被翻译 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已经有 110 年的历史,其中因为战争和后来的意识形态问题中止了很 长一段时间。但是在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翻译弗洛伊德及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 析著作一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在中国,本项目涉及的“弗洛伊德演讲集”也早就从英文 翻译成中文。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的著作是用德语写就,但是,在 “弗洛伊德汉译项目(FCTP)” 之前,中文版大都是从英文,少数从法文翻译而成。甚至,我们正在翻译的由德国人写成的 精神分析《乌尔姆教科书》也是从英文翻译过来(作者们 5 自己写成的英文版)。经过二手 语言或二手翻译出来的内容在保持原作者的本意上也常常遭受质疑。 本文涉及的 “弗洛伊德演讲集”确实是第一个在德语精神分析师、汉学家及中文母语 译者的通力协作之下诞生的从德语翻译成中文的译本。 将弗洛伊德作品译成中文,这一尝试的出发点是此项目负责人普兰克斯博士(Tomas Plaenkers) 从阿尔夫·格拉赫(Alf Gerlach)博士在上海开设的中德精神分析培训课程 (中德班)(西蒙等人 2011)中获得的经验,普兰克斯博士作为讲师参与了这项课程很多 年。在普兰克斯博士领导的这个试点项目中,选用了弗洛伊德在 1915-1916 和 1916-1917 这两个冬季学期在维也纳大学为来自所有院系的听众举办的讲座的原始文本,即“精神分析 引论讲座”,也就是英文 学习版 从 作品集 中采纳的那些文本——但不包括编纂内容。 项目主管人介绍弗洛伊德讲座的德语原文有两个版本:一版收录在“ 作品集 ”中,另一 版在“ 弗洛伊德学习版 ”中。德语“ 学习版 ”包含着详细的评论部分,这些评论出现在每部 作品的编辑引言、脚注以及基于英语标准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作品全集”的索引 中。在德语区, 学习版 代表了目前最高的编辑水平。 为了恰当地将德语译为中文,普兰克斯博士组织了中文母语译者、德语精神分析师以及 德国汉学家,并促成了三方的通力合作。 这个团队逐章翻译、修改,既要忠实于弗洛伊德的原文原意,又要流畅顺利易于阅读。 这个过程需要译者、分析师、汉学家以及审校人员们不断地沟通交流,可以想像有多少困难 需要克服,多少精力需要专注地投入。我想这部重要的《弗洛伊德演讲集》的中文译本将带 着巨大的能量和浓浓的爱意滋养中国的读者。 正如普兰克斯博士在前言中所介绍的,在中国,第一波受精神分析浪潮影响的主要是文 人,比如著名的大学者章士钊,他是中国最早翻译弗洛伊德的译者之一,他于 1930 年将弗 洛伊德的自传从德语译成了中文。在中国的精神医学领域也早在 1950 代至文革前,就有北 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钟友斌医师挑战被前苏联精神病学所主导的 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他对神经衰弱进行研究,写出了《神经衰弱对心因的否认》的论文,提 出了心理因素对心理疾病的影响。并开始了用自学的精神分析理论对神经症等心理疾病的治 疗和探讨(见百度)。钟友斌医师的同时代人,工作于同一家医院的在中国精神医学界更加 著名的许又新教授也在同一时期探讨弗洛伊德的理论,大力提倡心理治疗治疗精神疾病。许 教授在文革中受到迫害。改革开放后他的主要基于弗洛伊德理论写就的《神经症》一书影响 了中国在 1980 代-1990 年代成为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一批人,我自己就是被他的《神 经症》(1993)一书中,运用弗洛伊德理论理解神经症症状的魅力所吸引而走进精神分析的 大门的。所以,我在这儿与翻译者稍有不同的是,精神分析的影响并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渗

5 作者为赫尔姆特·托马( Helmut Thomä )和霍斯特·凯希勒( Horst Kächele )。

8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