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
四
李揚津 郭炳偉 徐葉慧蓮 鄭雅儀 編著
上
編者
的
話
《科學新領域》 是根據 2024 年推出的 《科學﹙小一至小六﹚課程框架 》 而編訂。本學習材料重視探新求知、 樂學活用,並致力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興趣,幫助他們掌握基礎科學知識,培養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為未 來發展打好根基。本學習材料具備以下特色:
1
有系統的課程規劃 本學習材料把課程框架的必須學習內容組織成不同單元,各年級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四個範疇的基礎科學 知識和技能,發展科學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創新科技,並初步發展工程思維和實踐能力。 連繫學生日常生活經驗 本學習材料的內容以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為出發點,輔以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以趣味化、生活化、多元化的 方式,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與科技在日常生活的應用,將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強調探究精神和提升解決問題能力 探究就是尋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本學習材料以科學問題貫串學習內容,設計了不同的探究活動,輔以《科 學探究活動冊》,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透過運用不同的科學方法,尋找問題的答案,培養以證據為本的 科學思維。 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 本學習材料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科學及科技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素,學好科學可以為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對 國家和香港作出貢獻。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學習科學家和創科人員敢於求真、創新、不斷嘗試的堅毅精神。 此外,學習夥伴「小叮嚀」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古今連線」欄目則讓學生瞭解國家古今的 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民族自信。 着重跨課程學習 本學習材料注重小學科學科與人文科之間的協作,設有「人文科連線」,連繫兩科所學。另設計多元的 STEAM活動,讓學生應用數學科和電腦科的知識和技能,設計和製作不同的模型或產品以解決生活問題。每 冊精選一些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應用語文課堂上所學的閱讀技巧和策略,閱讀科普故事、名人故 事,以及香港、國家和世界資訊等,拓寬視野。 鼓勵自主學習 單元頁提出問題,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科學的興趣。「生活連線」和「延伸學習」欄目,鼓勵學生進 一步探討與課題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把學習擴展到課室以外,達至全方位學習的目標。每個單元設有「自己 評一評」,讓學生自行評估學習表現,並思考有興趣繼續探索的課題和學習內容,邁向自主學習。此外,學 科網站提供大量學與教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網站內的學與教資源並未經教育局評審。)
2
3
4
5
6
四上
功平
求珍
我會以公平、尊重 客觀事實的態度進 行科學探究。
我會抱持科學的 求真精神。
我會告訴你 科學的知識。 科學博士
問題小俠 遇到我就要回答問題,並 翻到書內末頁核對答案。
小叮嚀 我會幫助你培養正確的 價值觀和態度。
我會提醒你 注意安全。 安全大使
姓名:
班別:
用有趣的圖畫和具思考性的 問題帶你進入每一個科學 主題 。 問題的答案可在圖畫 或生活中找到線索 。 單元頁 1
探究問題和學習活動是根據單元的學習重點設計的 。 你要動手動腦學習啊 ! 探究問題 2
配合課本使用 , 引導你進 行不同的科學探究活動 , 並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 。 科學探究活動冊
我發現
記錄你從活動中 發現的知識 。
幫助你總結活動內容 。 小總結 3
本課回顧 4
利用概念圖 , 重温 本課所學 。
評估自己學會了甚麼 , 做得到甚麼 , 以及 哪些內容想學更多 。 自己評一評 5
通過提問或小活動
活 生 連
伸 延 學 習 為你推介參觀活動、 社區學習活動、網上學習和專題 研習建議。
線
引導你把所學連繫生活。
連繫古今,帶你 認識國家的科學與科技。 今 古 連 線
閱 中 從 學 讀
習
文 人 科 線 連
連繫人文科,
提醒你閱讀 附頁不同主 題的篇章。
兩科學習相輔相成。
讓你知道更多跟
多點
課題有關的知識。
為提升本教材的質素,確保資料準確及內容與時並進,本社誠邀了下列專家、學者和相關機 構,替本教材審閱內容。若對本教材有任何疑問,本社及各位顧問均樂意提供意見。 顧問及合作機構
易浩權博士 資深科學教育工作者
陳力元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名譽)臨牀教授
葉賜權先生 香港科學館及澳門科學館前總館長、 水務署水知園前顧問
張作芳博士 資深資訊素養教育學者
盧覺強工程師 香港註冊機械工程師
The 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香港工程師學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
香港海洋公園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
香港都會大學科技學院
創星滙(香港)有限公司
四上
單元一 認識地球
1 地球的結構 / 4 2 轉動的地球 / 12 3 天氣與氣候 / 17
單元二 生物與環境
4 動植物與環境 / 28 5 大自然的平衡 / 39
單元三 生命的延續
6 植物的繁殖與遺傳 / 50 7 動物的繁殖與遺傳 / 57
單元四 預防勝於治療
8 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 68
附頁:從閱讀中學習
科學詞彙
請登入學科網站,瀏覽資源: https://ephsci.ephhk.com
認識地球
單元一
1. 地球的內部有多少層?
2. 功平所處的地方,是白天還是黑夜?
3. 為甚麼功平和求珍所處的地方的氣候會不同?
2
3
單元一 認識地球
1
地球的結構
1 地球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
1. 地球的結構可以分為三層 , 各層有甚麼特點?把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
上 。
A. 含有熾熱 、 會流動的岩漿 。 B. 地球的中心 , 主要由金屬組成 , 温度極高 。 C. 地球的最外層 , 主要由岩石構成 , 並分為多個板塊 。
地殼 :
地幔 :
地核 :
2. 我們在地球的哪一層生活? 3. 熟雞蛋像地球嗎?它能夠用來模擬地球的結構嗎? 分組討論哪方面能夠 , 哪方面不能夠 。
4. 利用泥膠或廢紙等不同物料 , 分組製作一個地球模型 , 模擬地殼 、 地幔和 地核 。 向其他同學介紹你們製作的模型 , 怎樣模擬地球的不同部分 。 4
1. 地殼有甚麼特點?它是完整的一塊嗎? 2 地殼有甚麼變化?可能引致甚麼自然現象?
地球的板塊分佈
北
北冰洋
亞洲
歐洲
北美洲
大西洋
香港
太平洋
非洲
太平洋
南美洲
印度洋
大洋洲
板塊分界線
南極洲
板塊邊界參考 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 的展板繪畫。
2. 地幔內的岩漿流動會使板塊緩慢地移動 。 板塊移動和碰撞可能會引致甚麼 自然現象?看圖説説 。
1
2
地殼猛烈震動 。
岩漿冒升 , 從火山口噴發出來 。
我發現 地殼分為大小不同的
, 板塊移動和
。
碰撞可能會引發
或
5
3 地殼是由甚麼東西構成的? 看看以下岩石的故事 , 然後回答問題 。
1
2
3
大家好!我是岩石, 是地殼的主要成員。
火山冒出的岩漿 經過冷卻和凝固 後形成岩石,我 們便誕生了。
地球在四十五億 年前形成。
4
5
火山爆發、地殼變動,加上 高温或沉積等其他因素,我 們岩石變化出不同的種類。
有些岩石再經過多年風吹 雨打,碎裂形成土壤。
6
部分地殼被水覆 蓋,成為河流、 湖泊和海洋。
因此,人們可以在地殼 上找到岩石和土壤。
(1) 地殼主要由甚麼構成? (2) 土壤是怎樣形成的?
6
1. 岩石可以分為哪些種類?看看以下不同種類岩石的例子。 4 岩石有甚麼種類?形成的過程有甚麼不同?
岩石的種類
A. 火成岩
B. 沉積岩
C. 變質岩
1
2
3
4
5
6
花崗岩 玄武岩 砂岩 頁岩 大理岩 片麻岩
2. 不同種類的岩石是怎樣形成的?觀察下圖 , 把題 1 岩石種類的代表字母 填在 內 。
岩漿冷卻和凝固後 形成的岩石
1
2
3
不同種類的岩石 在高壓和高温下 變質而成的岩石
被水沖下的岩石 碎屑和土壤沉積 而成的岩石
總
小 結 岩石可以按照它的形成過程分為火成岩 、 沉積岩和變質岩 。
7
5 不同岩石有甚麼特徵?各有甚麼不同的用途? 1. 運用工具比較不同岩石標本的顏色 、 顆粒大小和硬度 。
多點
活動冊 1
化石 化石是動物或植物的 遺骸沉積在河底或海 底,或為火山灰所覆 蓋,埋藏於沉積岩裏, 最後變成化石。
1
2
3
花崗岩
砂岩
大理岩
我發現 岩石有不同的顏色 , 在三個標本中 , 顆粒 最大的岩石是 ; 最硬的岩石是 。
化石
伸 延 學
習
2. 人們怎樣利用岩石的特徵製成不同物品?
參觀香港大學許士芬 地質博物館或如心園, 加深對岩石的認識。
1
今 古 連
線
為甚麼古人用岩石製 作石磨、石鍋這些用 具?
3
1
2
石磨
2
石鍋
8
6 土壤包含哪些成分?
1. 觀察從學校的花園採集到的濕潤土壤 , 與同學討論你的觀察結果 。
觸摸土壤後要洗 手。如手部有傷 口,需用膠布或 紗布覆蓋傷口。
2. 用以下方法觀察土壤 , 可以瞭解更多關於土壤的成分 。 齊來動手試試吧 !
活動冊 2
1
2
?
用放大鏡觀察
量度土壤的重量
3
4
把水倒入土壤中輕輕攪拌
用篩子篩分土壤
我發現
土壤的成分包含 大小不同的土壤顆粒 / 動植物的物質 / 水 / 空氣 。
9
1. 求珍和功平都喜歡栽種植物 , 正向園藝店主請教自己喜歡的植物適合甚麼 土壤 。 7 不同的土壤有甚麼特性?適合哪些植物生長?
玫瑰適宜種植在 哪種土壤上?
哪種土壤適宜 仙人掌生長?
仙人掌適合在較乾燥的土壤 生長,玫瑰則需要較濕潤和 透氣良好的土壤。你們先要 瞭解不同土壤的特性,才能 作出選擇。
2. 觀察和記錄三種土壤的特點 , 然後做實驗 , 測試三種土壤的排水能力 。
活動冊 3
沙土
壤土
黏土
3. 根據觀察和測試結果 , 哪種土壤適宜種植仙人掌 ? 哪種土壤適宜種植玫瑰 ? 解釋你的結果 。
我發現 土壤按照顆粒大小分成三類 , 排水能力不同 , 適宜種植 不同的植物 。 顆粒最小 , 顆粒最 大 , 顆粒大小適中 。
10
把石頭帶回家 留念吧。
4. 岩石和土壤是地球 的重要資源 , 圖中 的小朋友有甚麼做 得不對?
1
2
總
小 結 岩石和土壤是珍貴的資源 , 我們要珍惜和保護 。
回
本
顧
課
顏 色 、 顆 粒 和 硬 度 不 同
火成岩
地球的結構
岩石
沉積岩
變質岩
地幔
地核
地殼
地球的中心 極高温
最外層 , 分為 多個板塊
沙土
熾熱會流動 的岩漿
排 水 能 力 不 同
土壤
壤土
黏土
11
單元一 認識地球
2
轉動的地球
1. 我們看到白天和黑夜有規律地重複 。 為甚麼會這樣?猜一猜 。 2. 地球繞着一條貫穿北極和南極的假想軸 —— 地軸不停自轉 。 用電筒代表 太陽 , 地球儀代表地球 , 模擬地球自轉 , 解釋日與夜的成因 。 1 為甚麼會有白天和黑夜?
1
紙偶
香港
地軸
把紙偶用膠紙固定在地球儀上香港的位置 , 然後用電筒照射該處 。
2
3
保持電筒位置不變 , 慢慢把地球儀 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半周 。
再把地球儀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半周 。
説明 : 當香港面向太陽時 , 該處很 光 / 暗 , 便是 白天 / 黑夜 ; 當地球 轉動半周 , 香港背向太陽 , 該處很 光 / 暗 , 便是 白天 / 黑夜 。
我發現 因為地球會不停
, 形成日與夜交替循環的現象 。
12
3. 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 , 找出連續兩天的日出時間 , 並計算 兩者相隔的時間 。
伸 延 學
習
日出日期及時間
古人通過觀察物件的 影子來知道時間。這 些用來觀察日影的裝 置,稱為「日晷」。 可參觀西貢 天文公園 或沙田 圓洲角公園, 認識不同種類的日晷。
月 日 時 分
第一天
相隔約
小時
第二天
月 日 時 分
我發現 地球自轉一周需要
1
小時 ,
天 。
即
天文公園
2 在一天不同時間的太陽光照射下,影子有甚麼變化?
做以下活動 , 製作日晷 , 找出影子在不同時間的太陽光照射下 的變化 。
2
活動冊 4
圓洲角公園
為甚麼日晷能夠 用來計時?
我發現
在一天不同時間的太陽光照射下 , 影子的 長度和方向都 相同 / 不同 。
我們看到日出和日落 , 並不是因為太陽 圍繞地球運動 , 而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
13
3 為甚麼會有季節變化? 1. 觀察 「 地球的公轉 」 圖片 , 把答案填在
地球的公轉
上 。
(1) 地球除了自轉外 , 同時也圍繞
運行 ,
這種運動稱為 「 公轉 」。
, 約為 365 日 。
(2) 地球公轉一周需時
香港
2. 地軸有甚麼特點?分析太陽的照射角度與 南 、 北半球季節變化的關係 , 把答案圈起 來 , 並在 上填寫正確的季節 。
1
當太陽光直射北半球時 :
香港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太陽光
香港
地軸
墨爾本
北半球所受的太陽光較南半球的 強 / 弱 , 所以氣温較 高 / 低 , 這時北半球是 季 , 南半球是 季 。
澳洲 墨爾本
14
3. 香港位於北半球 , 還是南半球?在 「 地球的公轉 」 圖片中的 內填上當時香港所處的季節 。
春季
香港
秋季
2
當太陽光斜射北半球時 :
香港
地軸
太陽光
赤道 北半球
香港
澳洲 墨爾本
南半球
墨爾本
北半球所受的太陽光較南半球的 強 / 弱 , 所以氣温較 高 / 低 , 這時北半球是 季 , 南半球是 季 。
我發現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 , 需時
。 由於地軸是傾斜的 , 太陽光
變化 。
在不同日子照射地球不同地方的角度會改變 , 形成
15
甚麼是閏年?為甚麼 會有閏年的出現?
回
本
顧
課
白天
黑夜
日夜變化
自轉
地球的 自轉和公轉
季節變化
公轉
北半球 春季
北半球 夏季
北半球 冬季
北半球 秋季
16
單元一 認識地球
3
天氣與氣候
1. 瀏覽香港天文台網站 , 看看香港天文台是怎樣描述 天氣狀況的 , 然後填寫今日的天氣資料 。 1 天氣和氣候有甚麼分別?
活動冊 5
我發現 香港天文台 : 1. 用 氣温 / 相對濕度 來描述天氣的冷暖 。 2. 用 氣温 / 相對濕度 來描述天氣的乾燥或潮濕 。 3. 用圖案表達有沒有降雨 。
2. 分組討論 , 香港今日的氣温是不是在正常的範圍?運用以下資料作出判斷 。
活動冊 5
香港
香港每月平均氣温和降雨量 (30 年期 )
氣温 ( 攝氏度 )
降雨量 ( 毫米 )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雨量 平均最高氣温 平均最低氣温
40 35 30 25 20 15 10
1. 天氣每天都會變化 , 但在 長期觀察下 , 天氣變化會有 一定的規律 。 2. 氣候就是這種規律 , 是過去 一段較長時期的平均天氣 狀況 。
5 0 –5 –10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天文台網站 。
17
2 香港與世界不同地方的氣候特徵有甚麼不同?
1. 比較香港 、 北京 、 新加坡和坎培拉四地的氣温 、 降雨量和相對濕度 , 歸納氣候 特點 , 把答案圈起來 。
北京
新加坡
1
2
北京每月平均氣温和降雨量 (30 年期 )
新加坡每月平均氣温和降雨量 (30 年期 )
氣温 ( 攝氏度 )
降雨量 ( 毫米 )
氣温 ( 攝氏度 )
降雨量 ( 毫米 )
40 35 30 25 20 15 1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5 –1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5 0 –5 –1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雨量 平均最高氣温 平均最低氣温
總雨量 平均最高氣温 平均最低氣温
(1) 哪個地方的全年氣温變化與香港相近?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2) 哪個地方的全年氣温變化與香港相反?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3) 哪個地方的全年氣温變化較少? 香港 /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你知道這些地方在哪裏嗎? 在地球儀中找出它們的位置 。
這些地方的季節與它們在地球的 位置有甚麼關係?
(1) 北京在 北半球 / 南半球 。
當北京是冬季 , 坎培拉是 冬季 / 夏季 。 當北京是夏季 , 坎培拉是 冬季 / 夏季 。 新加坡 有 / 沒有 明顯的 四季之分 。
(2) 坎培拉在 北半球 / 南半球 。
(3) 新加坡 靠近 / 遠離 赤道 。
18
坎培拉
四個城市的相對濕度
氣温 ( 攝氏度 ) 3
相對濕度 ( 百分比 ) 4
坎培拉每月平均氣温和降雨量 (30 年期 )
四個城市的相對濕度的月平均值 (30 年期 )
降雨量 ( 毫米 )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40 35 30 25 20 15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5 0 –5 –10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總雨量 平均最高氣温 平均最低氣温
香港
北京 新加坡 坎培拉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天文台和各地氣象部門網站 。
香港
北京
新加坡
(1) 哪個地方七月的平均降雨量最少? 香港 /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2) 哪個地方一年四季都多雨? 香港 /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1) 哪些地方的氣候比較潮濕? 香港 /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2) 哪些地方的氣候比較乾燥? 香港 / 北京 / 新加坡 / 坎培拉
坎培拉
2. 求珍一家計劃過一個 「 白色聖誕 」。 他們到以上哪個地方旅遊 , 才有最大機會看到雪景? 3. 分組討論 , 四個地方中 , 你最喜歡哪個地方的氣候?為甚麼?
19
3 氣候變化為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甚麼挑戰? 1. 甚麼是酷熱天氣?為甚麼香港天文台 要加強酷熱天氣警告服務?
4. 地球上甚麼地方終年被冰雪覆蓋?
1
北冰洋
格陵蘭島
北極
2. 你感覺香港一年比一年熱嗎?這個感 覺有沒有科學根據?
北半球
活動冊 6
2
南極洲
3. 想一想 , 這個增温現象 , 只在香港 發生嗎?
澳洲近日天氣酷熱, 連日受山火侵襲⋯⋯
南極
南半球
5. 這些地方的海洋和陸地都有大量 冰雪 。 想一想 , 全球增温對這些 地方有甚麼影響?
20
6. 模擬海冰和陸冰融化對海平面的 影響 。
1
2
冰塊
冰塊
活動冊 7
海洋的冰融化對人和 動物有甚麼影響?
海洋的冰
陸地的冰
我發現 海洋的冰 / 陸地的冰 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 。
7. 海平面上升 , 可能對我們有甚麼影響?
1
2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 維多利亞港年平均海平面高度 (1954-2023 年 ) 1954 - 2023 年 每十年上升 31 毫米
熱帶氣旋引起的 風暴潮和大浪
海 平 面 高 度 ( 米 )
平均海平面
海平面高度
量度參考面
年份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天文台網站 。
8. 全球增温還會帶來甚麼影響?
1
2
3
21
4 怎樣減緩全球增温?
人類大量使用煤 、 石油等燃料 , 排放很 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 , 阻擋地球表面 向外釋放熱量 , 導致全球温度上升 。
1. 過去幾十萬年 , 地球大氣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都不大 。 為甚麼近百年來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顯增多?
地球過去 80 萬年的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
大氣層 二氧化碳含量 ( 百萬分之一 )
420 380 340 300 260 220 180
現今
1958 年
1911 年
8070605040302010 0
萬年前
資料來源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網站 。
1
2
3
4
交通運輸
工業發展
砍伐森林
森林火災
22
2. 甚麼是碳足跡 ( 或稱碳足印 ) ?哪些活動或行為會不必要地 增加碳足跡?
伸 延 學
習
參觀賽馬會氣候變化 博物館的「極地廊」, 進一步瞭解全球增温 和氣候變化等環境問 題的嚴重性。
浪費電力
使用即棄餐具
浪費食物
過量購物
乘搭飛機
要減緩全球增温 , 便要減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的排 放 。 碳足跡 ( 或稱碳足印 ) 是指因一些人類活動而產生 的温室氣體的數量 。 日常生活中不少活動都有碳足跡 。
文 人 科 線 連
計算自己的碳足跡, 並討論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衣、食、住、 行、消閒)實踐低碳 生活的方法。在人文 科可以學到這方面的 知識。
3. 以下哪些出行方式的個人碳足跡較少?哪些較多?把腳印 塗上顏色 。(1 個表示最少 ,4 個表示最多 。) 1 2
3
4
23
4. 選擇一個有關氣候變化的主題 ( 例如全球增温的原因 、 緩減方法和碳足跡 ), 設計一張海報 , 向同學介紹這方面的知識 。
日常生活的 足
全球增温的成因
回
本
顧
課
地球的天氣 與氣候
短時間內的 氣象狀況
長時間的平均 天氣狀況
氣候變化
天氣
氣候
因地理位置不同 而有差異
全球增温
成因
影響 減緩方法
過度使用 煤 、 石油等
冰川融化 海平面升高 土地荒漠化
減少 碳足跡
24
我做得到
部分做到
有待改善
在進行以下評估前,可先重温本單元的重點內容。 以下重點,你做得到嗎?在適當的 內加 3 。
知識和理解
描述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特點 。 説出構成地殼的主要物質 。 描述不同種類的岩石的特徵和用途 。 説出土壤的種類 , 辨識適合在每種土壤上生長的植物 。 解釋日與夜交替循環與地球自轉的關係 。 解釋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節不同 , 與地球公轉和地軸 傾斜的關係 。 辨識天氣和氣候 , 描述不同地方的氣候特徵 。 説出全球增温的成因和影響 , 以及列舉減緩全球增温 的方法 。
1
2
3
技能和過程
製作模型 , 模擬地球的內部結構 。 運用工具比較不同岩石標本的特徵 。 測試土壤的成分和排水能力 。
1
通過觀察和記錄 , 探究在一天不同時間的太陽光照射下 影子的變化 , 找出規律 。 閲讀圖表和數據 , 認識不同地方的天氣狀況和氣候特徵 。 製作模型 , 模擬及測試海冰和陸冰融化對海平面的影響 。
2
3
價值觀和態度
珍惜並保護岩石和土壤 。
1 3
關注環境和氣候的變化 , 減少碳足跡 。
1. 本單元的哪個課題你最感興趣?你希望進一步探究當中的甚麼問題?
2. 你會用甚麼方法探究以上問題?在適當的
內加 。
觀察
調查
做實驗 其他 :
蒐集資料
專題研習
科學日誌
閲讀圖書
25
26
生物與環境
單元二
1. 地球上有哪些不同的自然環境?
2. 假如你是求珍,你想到哪個自然 環境探險?為甚麼? 3. 你認為狗類適合在哪些自然環境中 生活?為甚麼?
27
單元二 生物與環境
4
動植物與環境
1. 以下每種自然環境有甚麼特點?蒐集這些自然環境的資料,把答案的代表 字母填在 內 。 1 地球上各種自然環境有甚麼特點?適合甚麼動植物生存?
A. 氣候嚴寒 , 終年結冰 C. 日夜温差大 , 乾燥少雨 E. 地勢平坦空曠 , 有明顯旱季和雨季
B. 位於陸地與水的交界 D. 炎熱多雨 , 陽光充足
3
2
1
温帶草原
濕地
28
2. 再仔細觀察每種自然環境的圖片 , 哪些自然環境有較多植物生長?哪些自然 環境較少植物生長?為甚麼? 3. 根據這些自然環境的特點 , 你認為哪種自然環境的動物種類較多?為甚麼?
5
4
沙漠
熱帶雨林
極地
29
1. 觀察圖片 , 以下極地動物有哪些特徵?把答案圈起來 。 2 動物怎樣適應寒冷的環境?
多點
幫助保暖的毛 北極熊的毛與其他 哺乳類動物不同,牠 們的毛呈管狀,可以 保留更多空氣,更有 效隔熱和保温,幫助 北極熊適應嚴寒的 氣候。
北極熊的毛
1
中間呈管狀
北極熊毛的結構
北極熊
海象的皮下脂肪
表皮
2
皮下脂肪
海象
濃密 / 稀疏 的毛 有 薄薄 / 厚厚 的皮下脂肪
30
2. 這些特徵怎樣幫助北極熊和海象適應寒冷的環境?把答案圈起來 。
你還認識哪些極地 動物?牠們有這些 特徵嗎?
生活在極地的動物需要 散熱 / 保温 , 所以很多動物都長有一層厚厚的毛和皮下 脂肪 , 以保存 食物 / 體温 。
3. 有些不是棲息在極地的動物 , 會用其他方法應對寒冷的冬天 。 閲讀以下刺蝟 的自述 , 説説牠們冬眠的原因 , 以及冬眠時的身體狀態 。
嚴寒的冬天快到了,我知道入 冬後沒有食物,因此趕在冬眠 前吃充足的食物,使身體有一 層厚厚的皮下脂肪。我把自己 緊緊裹成一個小刺球以減少散 熱;冬眠時我還會降低身體的 温度,甚至減少呼吸和心跳的 頻率,以減少能量消耗。
刺蝟
4. 除了冬眠 , 動物還會以甚麼方法應對寒冷的環境?
甚麼動物會倒掛着冬眠?
31
1. 生活在乾燥炎熱的自然環境 , 動物面對甚麼挑戰? 2. 下圖四種動物生活在乾燥和日間炎熱的沙漠 , 牠們怎樣適應環境? 把答案填在 上 。 3 動物怎樣適應乾燥炎熱的環境?
, 可以抵擋風沙吹襲 ;
我有長而濃密的
上行走 。
有寬闊而柔軟的腳掌 , 方便在
1
駝峯
駱駝
32
2
我有利爪挖掘洞穴 , 讓我可以 躲在較 的地下 。
狐獴
我有堅硬和防水的外殼 , 炎熱 時會把頭和四肢縮入殼內 , 以 減少 流失 。
我會在
躲藏
3
在洞穴內 , 才出來覓食 。
4
非洲盾臂龜
非洲跳鼠
3. 駱駝長有駝峯 , 怎樣幫助牠適應沙漠獨有的乾燥和炎熱環境?在網上蒐集資料 , 然後説説你贊成以下哪位同學的説法。
駝峯能把駱駝的脂肪集中起來, 令身體的其他部分加快散熱。
駝峯是用來儲存脂肪的, 在缺乏食物時給駱駝提供 能量。
駝峯是用來儲藏水的,讓 駱駝缺水時也能生存。
功平
求珍
心怡
33
4 植物怎樣適應環境?
1. 以下自然環境有甚麼特點?重温第 28-29 頁找答案 。 2. 植物各有不同的特徵 , 這些特徵怎樣幫助它們適應環境?把答案的代表字 母填在 內 。( 選項可重複使用 。)
A. 減少水分流失
B. 增加接觸陽光的機會
C. 儲存水分
D. 固定樹幹
E. 增加水分吸收
温帶草原植物
沙漠植物
2
窄長的葉
肥厚的莖
1
3
廣闊的根
葉呈刺狀
34
熱帶雨林植物
4
5
樹木長得高大參天
巨大的板根
6
7
有些植物的莖能攀附在 大樹上 , 向上生長
底層植物葉片闊大而呈深綠色
35
5 為甚麼香港的濕地對鳥類很重要?
香港 米埔自然保護區是一片國際公認的重要濕地 , 每年都吸引許多鳥類從寒冷的 北方飛到這裏過冬 。 觀察下圖 , 説説濕地的環境能夠吸引鳥類到來過冬的原因 。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哪裏? 由哪個機構管理?
遷徙是指候鳥為了逃避嚴寒 、 覓食或繁殖 , 隨着季節變化在 不同地區之間來回遷移的行為 。
濕地裏的泥灘為我們提供豐富 的食物,例如魚、蝦。因此每年 冬天我們都會飛到香港過冬。
我們要飛數千公里到南方過冬, 中途需要一個地方歇息和覓食, 以補充能量。
黑臉琵鷺
赤頸鴨
36
閱 中 從 學 讀
習
科普故事 閱讀《走進濕地紅樹 林》,認識紅樹林的 特點和生態。 附頁 1
除了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外,濕地 也是鳥類繁殖的好地方。
伸 延 學
習
1. 到米埔自然保護區 或香港濕地公園 參觀,觀察濕地除 鳥類外,還居住了 哪些動物和植物。 2. 試在校園內外找出 生長在不同位置的 植物,例如籬笆上 或路旁的裂縫內。 想一想,這些植物 有哪些特徵幫助它 們適應環境?
白胸苦惡鳥
我會在春季和秋季來到香港。這裏 較北方温暖,適宜停留休息。
黑翅長腳鷸 (鷸,粵音同「核」。)
觀鳥時,要保持安靜。 切勿騷擾雀鳥或破壞 牠們的棲息地。
資料來源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
37
回
本
顧
課
寒冷地區
適應
適應
沙漠
遷徙
適應
自然環境
極地
濕地
温帶草原 熱帶雨林
適應
適應
38
單元二 生物與環境
5
大自然的平衡
1. 在樹林裏 , 一種生物會吃另一種生物 , 而本身亦可能成為另一種生物的 食糧 。 看看下圖 , 回答問題 。 (1) 哪些生物不用吃另一種生物也能生存? (2) 哪些生物是靠吃植物維持生命的? (3) 哪些生物要捕食動物? 1 樹林裏的生物有甚麼關係?
39
4
2. 閲讀資料 , 認識生物在自然環境中的不同角色 。
能夠吸收陽光的能量 , 自行製造食物 生產者 ( 植物 )
3
1
原來蜘蛛會吃昆蟲。
2
12
是捕食者 , 以其他 動物為獵物 肉食性動物
11
9
會吃植物 , 也會吃 其他動物 雜食性動物
10
13
40
草食性動物 只吃植物
6
5
7
動物是草食性或肉食性, 與牠的體型大小有關係嗎? 試列舉例子說明。
8
象會吃草、樹葉, 也會吃野果。
3. 分析第 39 頁樹林中的生物是生產者 、 草食性動物還是 肉食性動物 。 4. 食物鏈是用來表示在一個生態環境裏 , 動植物的攝食關係 。 參考 以下例子 , 畫出第 39 頁樹林中其他三條食物鏈 。
活動冊 8
例
被吃
被吃
( 生產者 ) ( 草食性動物 ) ( 肉食性動物 ) 草 鹿 老虎
14
攝食是指動物獲取食物的過程 。 由於食物為生 物提供能量 , 食物鏈同時表示能量由生產者到 草食性動物再到肉食性動物的傳輸過程 。
總
小 結 生物之間存在攝食關係 , 彼此構成 「 食物鏈 」。
41
2 海洋裏的生物有甚麼關係?
伸 延 學
1. 下圖是海洋裏的動植物 , 試根據它們的資料找出不同的食物鏈 。
習
「螳螂捕蟬,黃雀在 後」這句話提到哪些 動物?試根據牠們的 關係,畫出食物鏈。
1
浮游植物會吸收陽光的 能量 , 自行製造食物
活動冊 9
2
3
閱 中 從 學 讀
習
科普故事 閱讀《美麗而重要的 珊瑚礁》,認識珊瑚 對海洋生態的重要。 附頁 2
小魚和小蝦會吃 海草和浮游植物
魷魚會吃小魚和 小蝦等動物
5
4
鯊魚是海洋的捕食者 , 會 獵食蝦 、 魷魚 、 魚和哺乳 類動物 , 例如海豹和海豚
鯨魚會吃魚和魷魚
有人說,所有生物的能量 都是源自太陽,你同意嗎? 試解釋原因。
2. 分組扮演海洋生物 , 展示海洋裏 的食物鏈 。
總
小 結 在不同環境中 , 食物鏈的成員各有不同 。 不同的食物鏈會互相交錯 , 例如鯨魚和 鯊魚都會捕食魷魚 。
42
1. 在食物鏈裏 , 哪類生物佔的數量最少 , 是生產者 、 草食性動物 , 還是肉食性 動物?試説出原因 。 2. 如果出現以下兩個情境 , 食物鏈會有甚麼變化?把答案圈起來。 3 食物鏈裏生物數量的變化,對食物鏈有甚麼影響?
情境一
狼被人類大量獵殺 , 對兔的數量有甚麼影響?對植物的數量又有甚麼影響?
植物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兔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狼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情境二
恆常噴灑除蟲劑會對草原的食物鏈造成甚麼影響?
植物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蟲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鳥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蛇的數量 增加 / 減少
人們用除蟲劑殺滅害蟲 , 但除蟲劑的毒素會隨着蟲轉移到 食蟲動物 ( 例如小鳥 ) 的體內 , 更會隨着食物鏈向上累積 , 影響更高層肉食性動物 ( 例如蛇 ) 的健康 。
43
1. 觀察下圖 , 找出肉食性動物怎樣相互競爭 , 並指出牠們會爭奪 甚麼食物 。 4 在大自然裏,生物怎樣爭奪資源?
大自然中各種生物相互依存 , 不同種類的肉食性動物可能 會捕食相同的草食性動物 , 造成動物之間的競爭 。
禿鷲
長頸鹿
獵豹
獅子
羚羊
⋯⋯ 和 ⋯⋯ 會相互競爭 , 牠們 共同爭奪的食物是 ⋯⋯
44
伸 延 學
2. 植物之間會出現競爭嗎?在這個茂密的樹林裏 , 植物在爭奪 甚麼?把答案填在 上 。 3. 下圖的植物怎樣在競爭中求存?
習
在網上或圖書館蒐集 資料,看看動物逃避 捕食者的妙法。
1
1
2
青蛙有保護色
2
柔弱的莖部依附 其他樹木向上生長
整棵植物長在 高大的樹幹上
海膽長有尖刺
3
。
這兩種植物爭奪
和
3
4
葉海龍會偽裝
支柱根伸入泥土 , 支撐 向外伸延的枝幹
廣闊的根部抓緊泥土 , 穩固日漸高大的樹木
, 以固定整棵樹 。
樹木的根部爭奪
45
1
2
1. 如果人類持續破壞自然環境 , 最終可能導致甚麼後果? 2. 想一想 , 我們應怎樣保護環境 和野生生物? 5 怎樣保護大自然?
不餵飼野生動物 禁止販賣受保護的 野生動植物或製成品
回
本
顧
課
食物
相互 競爭
生物之間 的關係
陽光
生存空間
環境污染
相互依存
影響
人類行為
食物鏈
捕殺
生產者 ( 植物 ) 草食性動物 肉食性動物
樹林
被吃 被吃
海洋
被吃 被吃 被吃
46
我做得到
部分做到
有待改善
在進行以下評估前,可先重温本單元的重點內容。 以下重點,你做得到嗎?在適當的 內加 3 。
知識和理解
説出地球不同的自然環境 , 連繫環境與常見的動植物 。 列舉動物適應環境的一些構造特徵 。 列舉植物適應環境的一些構造特徵 。 説出動物適應環境的行為特徵 。 描述食物鏈中各種生物的角色 。 説出某種生物數量變化對食物鏈的影響 。 辨識常見的捕食者和牠們的獵物 。 舉例説明生態系統中一些生物會因爭奪資源而相互競爭 。
4
5
技能和過程
按生物的攝食關係畫出食物鏈 。
5
價值觀和態度
欣賞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 。
4 5
尊重生命 , 愛護動植物 , 保護生態環境 。
1. 本單元的哪個課題你最感興趣?你希望進一步探究當中的甚麼問題?
2. 你會用甚麼方法探究以上問題?在適當的
內加 3 。
觀察
調查
做實驗 其他 :
蒐集資料
專題研習
科學日誌
閲讀圖書
47
生命的延續
單元三
1. 為甚麼地球上的動植物能生生不息?
2. 狗和兔各有甚麼特徵?為甚麼同是狗或兔, 會有不同的毛色? 3. 為甚麼人類之間這樣相似,但世界上卻很少 有人完全一樣?
48
49
單元三 生命的延續
6
植物的繁殖與遺傳
1 植物怎樣繁殖後代?
1. 想一想 , 如果植物不能繁殖後代 , 對我們的生活有甚麼影響?
1
2
2. 植物可以通過哪些部分來繁殖後代?通過圖片的提示,蒐集資料,然後把答案 圈起來 。( 答案可多於一個 。)
1
2
番茄
番薯
可以用 根 / 莖 / 葉 / 種子 來繁殖 可以用 根 / 莖 / 葉 / 種子 來繁殖
4
3
蒜頭
紫蘿蘭
可以用 根 / 莖 / 葉 / 種子 來繁殖
可以用 根 / 莖 / 葉 / 種子 來繁殖
50
3. 你記得有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嗎?説一説。 4. 觀察下圖 , 説説花需要經過甚麼過程才能結出果實和種子 , 成功繁殖後代 。
有花植物一般都能夠利用果實裏的種子來繁殖 。
2
1
花粉
傳播花粉 : 花粉從雄蕊 傳到另一朵花的雌蕊
雌蕊
雄蕊
3
4
子房受粉後 , 花的 其他部分會凋謝
子房結成果實 , 種子 在果實內發育
5
6
種子萌發
種子散播
51
5. 花怎樣吸引昆蟲或其他動物來傳播花粉?
花的顏色是怎樣的?
2
1
為甚麼蜂鳥會接近花朵?
6. 植物還會利用甚麼方法傳播花粉?
粟米
粟米的花
2 植物用甚麼方法增加後代的數量? 1. 果實是孕育種子的地方 。 觀察以下圖片 , 找出這些果實有甚麼相似的地方 , 把答案圈起來 。
1
2
奇異果
火龍果
這些果實裏 , 種子的數量很 少 / 多 。
52
3
4
荔枝
芒果
雖然這些果實裏只有 一 / 多 顆種子 , 但是這些樹結出了很 少 / 多 果實 。
2. 下圖是一棵木瓜樹和一個切開了一半的木瓜果實 。 試根據這兩幅圖所提供的 資料 , 估算這棵木瓜樹能生產多少顆種子 。
種子
1
2
木瓜果實
我估算這棵木瓜樹能生產 顆種子 。
3. 你能準確估算這棵木瓜樹生產 多少顆種子嗎?為甚麼?
木瓜樹
我發現 很多植物都會生產 小量 / 大量 種子或 果實 , 以增加成功繁殖的機會 。
53
3 植物用甚麼方法增加後代的生存機會? 1. 為增加繁殖的機會 , 避免後代出現競爭 , 植物會把種子散播到其他地方 。 觀察下圖 , 認識植物利用甚麼媒介把種子散播開去 。
2
1
隨 水 漂走
被 風 吹走
水力散播
風力散播
4
3
自行 彈出
被 動物 吃掉或 附在 動物 身上
自力散播
借助動物散播
2. 觀察下圖 , 分辨這些植物的果實利用甚麼方法散播種子 。 試根據這些果實 的特徵推論 。
活動冊 10
2
1
4
銀合歡
蒲公英
3
椰子
黐頭芒
3. 製作蒲公英果實的模型 , 探究利用風散播的果實的 重量與降落速度的關係 。 活動冊 11
54
4 植物會把特徵遺傳給後代嗎?
1. 觀察黃槐樹和它的後代 , 比較它們的花瓣顏色和葉子形狀 。
多點
影響植物外貌的因素 除了遺傳因素外,植 物的成長也受環境因 素所影響。因此,把 同一類植物栽種在不 同地方,它們的外 貌,例如植物的高度 和花的大小也可能會 有所不同。
1
2
黃槐樹
黃槐樹的後代
2. 為甚麼以上兩棵黃槐樹有相似的特徵?
閱 中 從 學 讀
3. 閲讀以下資料 , 回答問題 。
習
科普故事 閱讀《雜交水稻》, 看看科學家是怎樣 研究植物的繁殖與 遺傳,以改良稻米的 品種,造福人類。
銀杏是一種古老的植物 , 存在於地球已有 二億九千萬年 。 曾經歷恐龍滅絕 , 但這個 物種至今依然存在 。
現存銀杏葉
附頁 3
銀杏葉化石
銀杏樹
(1) 觀察銀杏葉化石和現存的銀杏樹葉的照片 , 兩者的葉子 形狀有分別嗎?
(2) 銀杏能不能將葉的特徵世世代代地遺傳下去?
總
小 結 植物在繁殖時 , 部分特徵會遺傳給後代 , 例如花瓣的顏色和葉子的形狀 。
55
根據科學研究結果,白花羊蹄甲是宮粉羊蹄 甲的後代。為甚麼兩種花的顏色會有不同?
宮粉羊蹄甲
白花羊蹄甲
回
本
顧
課
植物
繁殖
遺傳
有花植物
種子
其他部分
根
部分特徵
莖 葉
增加成功 繁殖的機會
不同的散播方法
大量種子 或果實
後代
風力
水力
自力 借助動物
56
單元三 生命的延續
7
動物的繁殖與遺傳
1 動物用甚麼方法增加後代數量?
1. 你還記得卵生動物和胎生動物是怎樣繁殖後代的嗎?圖中的是卵生還是胎生 動物?
1
2
3
4
2. 觀察下圖 , 圖中的卵生動物怎樣增加成功繁殖的機會?
1
2
3
3. 試解答功平和求珍提出的問題 。
卵生動物產下的卵會 受到哪方面的威脅?
為甚麼增加產卵的數量可以 增加成功繁殖的機會?
為了成功繁殖後代 , 很多卵生動物會產下 小量 / 大量 的卵 。 我發現
57
2 動物用甚麼方法增加後代的生存機會? 1. 卵生動物的卵和胎生動物胎兒的發育環境有甚麼不同?哪種繁殖方法的成功 機會較高?為甚麼?
胎生動物的繁殖
1
2
3
懷孕的斑馬
懷孕的豬
懷孕的狗
卵生動物的繁殖
雄性海馬把未孵化 的卵儲存在孵卵囊 內 , 卵孵化後才離 開父體 。
雄性產婆蟾把卵放 在後腿 , 保護牠們 的卵 。
鳥類會築巢孵 卵 , 未孵化前 不會離巢 。
2. 以上卵生動物怎樣保護未孵化的卵?打開揭頁看一看 。
3. 一些卵生動物會利用特別的 方法保護牠們的卵 。 上網或 閲讀圖書 , 找出更多有趣的 方法 , 向同學介紹 。
我每次只產下一隻蛋, 我和企鵝爸爸會輪流把 蛋放在腳上隨身攜帶及 孵育。
國王企鵝媽媽
58
4. 小動物出生了 , 動物的親代 ( 父母 ) 怎樣撫育後代?看圖分辨不同的方法 , 把答案的代表字母填在 內 。( 選項可重複使用 。)
A. 不讓敵人接近
B. 哺乳或餵食
C. 教授生存技能
1
2
母牛餵哺小牛
猴子揹着小猴
3
4
白鯨保護小白鯨
獵豹教小獵豹獵食
5
6
美洲知更鳥哺育小鳥
北極熊教小熊游泳
5. 部分動物的親代於後代出生後 , 仍繼續撫育牠們 。 為甚麼這樣做能夠增加後 代的存活機會?
59
6. 人類怎樣撫育後代?跟其他動物有甚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與同學一起討論。
1
3
2
4
5
人類的親子關係十分 密切,人類在成年前 都需要父母撫育。
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顧和撫 育,有助我們健康成長。 我們要孝順他們。
總
小 結 部分動物包括人類 , 會通過哺乳 、 餵食 、 保護 、 授以 生存技能等方式撫育後代 , 直至牠們可以獨立生存 。
60
3 動物哪些特徵會遺傳給後代? 1. 動物和植物一樣 , 親代會把身體特徵遺傳給後代 。 比較下圖的動物 , 説説 兩代動物有哪些相似的特徵 。
2
1
2. 求珍飼養的狗誕下了三隻小狗 。 觀看圖片 , 然後回答問題 。
2
1
狗媽媽
狗爸爸
可可
比比
多多
( 1) 三隻小狗和狗爸媽比較 , 外貌有甚麼相似? ( 2) 比比跟牠的爸爸和多多 、 可可比較 , 外貌有甚麼不同? ( 3) 這説明狗的遺傳有甚麼特點?
總
小 結 動物會把部分特徵遺傳給後代 , 例如身體結構 。 但後代的 部分特徵 , 例如毛色 , 可以遺傳自父或母 。
61
4 人類哪些特徵是從父母遺傳得來的? 1. 你跟家人的外貌有哪些地方相似?有哪些 地方不同?
活動冊 12
原生頭髮的顏色
1
眼睛的顏色
2
鼻子的形狀
3
耳垂的形狀
4
頭髮的長度
6
面形
5
身高
8
膚色
7
2. 想一想 , 你從父母遺傳哪些特徵?哪些特徵不是從父母遺傳?
從父母遺傳的特徵 : 不是從父母遺傳的特徵 : 我發現
62
3. 追查家族遺傳特徵 。 ( 1) 以下特徵都是家族成員遺傳下來的 。 檢查自己有沒有 這些特徵 。 活動冊 13
多點
1. 基因
人的樣貌受遺傳物 質(稱為「基因」) 所控制,你的基因 來自你的父母,所 以你跟他們有相似 的地方。 你和兄弟姊妹的基 因都是來自父母, 但每個人所獲得的 基因組合並非一樣, 因此你們的樣貌不 會完全相同。想一 想,雙胞胎的基因 是完全相同嗎?
1
2
雙眼皮還是 單眼皮?
耳垂有沒有 耳珠?
2. 遺傳病
有些疾病是會遺傳 的,例如地中海貧 血和「蠶豆症」。假 如父母帶有該遺傳 病的基因,便有機 會把疾病遺傳給子 女。
3
4
拇指能不能 向後彎曲?
能不能捲舌?
4. 以上的遺傳特徵 , 可以經後天改變或學習而取得的嗎?例如 , 假如你先天不能捲舌 , 試試你能不能學習把舌頭捲起。 ( 2) 查看你的家族成員有沒有這些特徵 。 你跟他們有哪些相似 和不同的特徵?
我發現 人類的遺傳特徵 全部 / 並非全部 可以通過 後天學習改變 。
63
5. 個人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差異 , 較多受後天 的影響 , 還是受遺傳因素影響?試提出 證據説明 。
每個人的樣貌和能力都 是獨特的,我們應該欣 賞自己和尊重別人。
回
本
顧
課
動物
繁殖
遺傳
增加成功 繁殖的機會
部分特徵
增加後代的 生存機會
後代
產卵數量多
不能通過後天學習 而改變的遺傳特徵
保護卵和胎兒 撫育後代
64
我做得到
部分做到
有待改善
在進行以下評估前,可先重温本單元的重點內容。 以下重點,你做得到嗎?在適當的 內加 3 。
知識和理解
説出植物能通過甚麼部分繁殖 。 描述有花植物的繁殖過程 。 舉例説明植物增加後代數量及生存機會的方法 。 列舉植物散播種子的方法 。 辨識植物通過繁殖會遺傳給後代的特徵 。 説出卵生動物增加後代數量及後代生存機會的方法 。 説出胎生動物增加後代生存機會的方法 。 辨識動物通過繁殖會遺傳給後代的特徵 。 列舉人類一些不是通過學習可以改變的遺傳特徵 。
6
7
技能和過程
製作蒲公英果實模型 , 探究利用風散播的果實的重量與降 落速度的關係 。 比較自己和家人的外貌 , 找出相似和不同的特徵 。
6
7
價值觀和態度
孝順父母 , 對父母的撫育表達謝意 。
7
1. 本單元的哪個課題你最感興趣?你希望進一步探究當中的甚麼問題?
2. 你會用甚麼方法探究以上問題?在適當的
內加 3 。
觀察
調查
做實驗 其他 :
蒐集資料
專題研習
科學日誌
閲讀圖書
65
66
預防勝於治療
單元四
1. 你患過病嗎?患甚麼病?
2. 回想一下,你為甚麼會患病?
3. 你用過圖中護士桌上的物品嗎?這些物品 有甚麼作用?
67
單元四 預防勝於治療 8 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1 甚麼是傳染病?
1. 細心觀察下圖 , 回答問題 。 (1) 從求珍的病徵來看 , 她可能患上了哪種傳染病? (2) 她最有可能是怎樣感染到這種傳染病的? (3) 你認為她能及早預防或減低患上傳染病的風險嗎?
如果我及早打預 防針,我可能不 會受感染了。
2
1
求珍
2. 造成傳染病有三個主要因素 。 這三種因素可以用一個三角形來表示 。
病原體
可入侵人體的細菌、 真菌、病毒、寄生蟲
1. 傳染源 病原體存活和 繁殖的地方(如 人體和污水) 2. 傳播途徑 飛沫、接觸、 血液、食物和 病媒(如蚊子)
年幼、年老或 體弱的人較易 患病
環境
容易受感染的人
傳染病三角
68
1. 瀏覽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的網頁 , 找出常見傳染病的病徵 , 在適當 的 內加 3 。 2 哪些是常見的傳染病?有甚麼病徵?
傳染病
食物中毒 流行性感冒 手足口病 登革熱 霍亂
發燒
喉嚨痛
咳嗽
流鼻水
病
腹瀉
徵
嘔吐
皮膚出現紅疹
手/足出現水疱
口腔潰傷
其他(請列明)
2. 從以上傳染病的病徵 , 推測以下問題的答案 。 (1) 為甚麼體温監測是及早發現傳染病患者的方法之一?
(2) 為甚麼感染了傳染病 , 要及早求醫? (3) 為甚麼感染了傳染病 , 不宜上學?
69
3 傳染病是怎樣傳播的?可以怎樣預防? 1. 圖中用
指着的小朋友有可能從甚麼途徑感染了傳染病?把答案的代表
內 。
字母填在
A. 飛沫傳播
B. 接觸傳播
C. 病媒傳播
D. 食物傳播
E. 血液傳播
1
2
我不用塗了。
感染登革熱
感染手足口病
3
昨晚吃剩的三文魚, 忘了放入雪櫃。
4
感染乙型肝炎
5
感染流行性感冒
感染食物中毒
2. 根據圖中的情境 , 為以上每類傳染病各舉出一種預防方法 。 3. 上網調查 , 並結合日常生活經驗 , 説出更多預防這五種傳染病的方法 。
70
4. 分辨下表內衞生措施是針對 「 傳染病三角 」 的哪個因素作 出預防 , 把代表字母填在 內 。
閱 中 從 學 讀
習
名人故事 瘧疾經由甚麼途徑傳 播?閱讀《屠呦呦的 故事》瞭解中國科學 家屠呦呦怎樣幫助病 患者。 附頁 4
消滅病原體
A
伸 延 學
習
調查學校裏有甚麼預 防傳染病的設備和措 施。
B
及早找出容易受感染的人, 提高他們的免疫力 C
阻截病原體的傳播途徑, 找出傳染源
預防傳染病的衞生措施
1
2
把未吃完的食物 存放好
經常洗手
3
4
噴防蚊劑
用藥水膠布遮蓋傷口
5
6
在人多擠迫的 地方戴上口罩
患傳染病時 , 不上學 或上班
7
8
用已稀釋的漂白水 清潔家居
注射疫苗
71
4 戴口罩能夠阻隔飛沫傳播的疾病嗎?
活動冊 14
求珍的病徵消退 , 可以上學了 。
海欣 , 我間中仍有咳嗽 , 應該 怎樣做 , 才能夠避免把疾病傳 染給其他人?
海欣
戴口罩應該可以阻隔飛沫 向外散播 。
就讓我們一起做實驗 , 驗證 你的假説 。
1
1 米
有口罩的裝置
2
沒有口罩的裝置
我發現
患者戴上口罩 能 / 不能 阻隔飛沫向外散播 , 以降低傳播疾病的風險 。
72
5 科技進步怎樣幫助我們應對傳染病的大規模爆發?
1. 上網調查 2019 冠狀病毒病的常見病徵 、 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 。
活動冊 15
2. 2019 至 2021 年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用科技幫助應對 2019 冠狀病毒病的 大規模傳播 。 參考 「 傳染病三角 」, 分析以下各種科技所起的作用 。
1
2
疫苗注射計劃
各口岸體温檢測
3
4
污水檢測
流動應用程式
我發現
,
科技能幫助我們阻止傳染病大規模
減低死亡風險 , 保障市民的
。
73
根據以下資料 , 回答問題 。 6 致命的疾病都會傳染的嗎?
2023 年導致香港市民死亡的主要疾病
約 14900 人
約 11300 人
約 7300 人
約 3000 人
疾病
癌症
肺炎
心臟病
腦血管病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衞生署 衞生防護中心 。
(1) 瀏覽互聯網 , 查一查上述哪種是傳染病 , 哪些是非傳染病。 (2) 根據以上的數據顯示 , 香港的頭號殺手是哪類疾病?
(3) 很久以前 , 傳染病是人類最主要的死因 。 現在卻不是 , 試提出一些原因 。 (4) 為甚麼癌症 、 心臟病和腦血管病 ( 例如中風 ), 常常被稱為 「 都市病 」 ?
非傳染病不是由病原體引起 , 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
74
7 為甚麼會有癌症?怎樣預防?
正常細胞 癌細胞 1. 癌症不是傳染病 , 但也會致命 。 觀察下圖 , 看看癌是怎樣形成的 。 3 2 1 不正常細胞
正常細胞維持身體運作 ( 圖 1 )。 不正常的細胞會不受控制地分裂和生長 ( 圖 2 ), 在體內形成腫瘤 , 如屬惡性 , 便是癌症 ( 圖 3 )。 癌細胞有可能 會擴散至其他器官 , 令正常細胞和器官不能正常運作 , 危害生命 。
2. 癌症發生在身體不同的部位 , 徵狀也不同 。 哪些是常見的癌症徵狀?
癌症的常見徵狀
1
2
3
長期無故疲倦
身體出現腫塊
體重無故下降
個別癌症的徵狀
癌症患者接受治療 後,可能會出現不同 的後遺症。我們要關 懷他們。
4
5
6
排便習慣突然改變
身上的痣出現變化
持續咳嗽
大腸癌
皮膚癌
肺癌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癌症網上資源中心 。
75
3. 根據以下資料 , 回答問題 。
2021 年香港癌症新症及死亡人數
7000
6000
5000
人數
4000
(人)
3000
2000
1000
0
肺癌 大腸癌 乳癌
前列腺癌
肝癌 胃癌
癌症死亡
癌症新症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癌症網上資源中心 。
(1) 哪種癌症的死亡人數最高?哪種最低? (2) 哪兩種癌症的新症人數最多?試提出一些原因 。
76
4. 不良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 。 根據以下資料 , 回答問題 。
不健康飲食
進食 過量
吸煙
飲酒
鹽醃製的 食品
加工肉 (例如火腿和香腸)
肺癌
大腸癌
乳癌
前列腺癌
肝癌
胃癌
資料來源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衞生署 《 非傳染病直擊 》 刊物 。
(1) 哪些癌症已被確認由吸煙引起? (2) 哪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減低 患上癌症的風險?
為甚麼一些有健康 生活習慣的人,仍 然會患上癌症?
5. 全班選出一種同學有興趣深入認識的香港常見癌症 , 共同進行探究 。 先 跟老師一起瀏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癌症網上資源中心網頁 , 再按以下 內容進行討論 。
成因?
死亡率?
77
1. 陳先生正在閲讀以下新聞報道 。 個案中的司機患上哪種非傳染病?這種疾病 有甚麼可怕的地方? 8 心臟病的成因是甚麼?
司機突病發 釀交通意外
【本報訊】昨凌晨 2 時許,一輛載客的 士駛出長青隧道後,七旬司機懷疑心臟病 發暈倒,的士失控撞向路邊石壆。司機被 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
資料撮錄自 2023 年 11 月 5 日報章報道 。
2. 陳先生擔心自己患上心臟病 , 於是求診 。 假如你是醫生 , 試利用以下資料 , 向陳先生解釋其中一種心臟病 ( 冠心病 ) 的成因 , 並請他留意有關病徵 。
心臟病的成因
時 間 的
血凝塊
脂肪
血管內腔收窄 , 減 少心肌的血液供 應 , 導致心絞痛 。
如果脂肪斑塊破裂 , 會形成血凝塊 , 阻塞 血液流通 , 令心臟病 患者猝死 。
脂肪在血管 內堆積 。
正常的血管 供應血液給 心臟肌肉 。
78
為甚麼心臟病被視 為一種慢性疾病?
心臟病的常見病徵
患者於體力勞動時 , 可能出現的病徵 :
1
心跳不正常
2
氣促 、 出冷汗
3
心口劇痛
79
3. 經過身體檢查後 , 陳先生確診患上心臟病 。 試從陳先生的 生活方式找出他致病的原因 , 並説説預防心臟病的方法 。
伸 延 學
習
中風、肺癌、糖尿病 和哮喘都是常見的非 傳染病。在網上搜尋 其中一種疾病的成 因、病徵和預防方 法,製作一張海報, 向同學介紹。
1
文 人 科 線 連
怎樣建立健康的生活 習慣和態度,減低患 上嚴重疾病的機會? 在人文科可以學到這 方面的知識。
2
3
我無暇做運動。
我發現 吸煙 / 飲酒 / 不健康飲食 / 肥胖 / 缺乏運動 / 睡眠不足 / 壓力 , 都會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 。
80
回
本
顧
課
病原體
傳染源 :
傳染病 三角
傳播途徑 :
容易受感染的人
環境
飛沫
接觸
病媒
成因
食物 血液
消滅病原體
常見病徵
預防方法
預防 傳染病
傳染病
阻截病原體的傳播 途徑 , 途徑 找出傳染源 找出傳染源
提高容易 受感染者 的免疫力
疾病
非傳染病
癌症
常見病徵
預防方法
成因
良好的 生活習慣
心臟病
癌症
心臟病
81
我做得到
部分做到
有待改善
在進行以下評估前,可先重温本單元的重點內容。 以下重點,你做得到嗎?在適當的 內加 3 。
知識和理解
認識 「 傳染病三角 」, 説出造成傳染病的因素 。 説出常見傳染病的病徵 、 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 。 説明科技進步對人們應對傳染病的大規模爆發的幫助 。 辨識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 並列舉一些致命的非傳染病的 例子 。 説出非傳染病 ( 例如癌症 、 心臟病 ) 的成因 、 病徵和預防 方法 。
8
技能和過程
做實驗 , 找出患者戴口罩能不能阻隔飛沫傳播的疾病 。
8
價值觀和態度
關注健康 , 實踐健康的生活習慣 , 積極地預防疾病 。
8
1. 本單元的哪個課題你最感興趣?你希望進一步探究當中的甚麼問題?
2. 你會用甚麼方法探究以上問題?在適當的
內加 3 。
觀察
調查
做實驗 其他 :
蒐集資料
專題研習
科學日誌
閲讀圖書
82
附頁 1
四上‧第4課 動植物與環境 ‧頁37
走進濕地紅樹林
科普故事
你去過米埔自然保護區嗎?那裏是一塊水陸交接的濕地 , 可找到紅樹林 。 紅樹名稱的由來 , 是源自其中一種紅樹 — 木欖 , 它含有一種可提煉成紅色染料 的物質 。 由於濕地的環境多變 , 例如潮漲時會被淹浸 、 泥土鬆軟 、 高鹽度 , 所以 生長在濕地的紅樹有多種特殊構造來適應環境 。
2
1
4
葉子能排出 多餘的鹽分。
3
胎生苗是已發芽的紅 樹種子,成熟時能落 在不穩定的泥土中並 快速生長成樹苗,增 加生存機會。胎生苗 的形狀像一枝筆,所 以又稱「水筆仔」。
支柱根讓紅樹抓緊 鬆軟的泥土,令它 能抵受潮汐漲退的 衝擊,穩固地生長。
紅樹林
紅樹林有很多有趣的動物 , 這裏食物豐富 , 而且生存環境多樣 , 適合各類 動物覓食 、 棲息和繁殖 。
5
6
彈塗魚胸部底下的鰭 特別發達,強而有力 並向前彎,有利於在 泥灘上彈跳和爬行。
雄性招潮蟹長有一隻大螫 足,用來守護領地和吸引 異性,另一隻小螫則用來 進食。(螫,粵音同「戚」)
彈塗魚
招潮蟹
資料來源 :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
想 一 想
1. 紅樹有甚麼特殊的構造讓它適應濕地的環境?試舉一例説明 。 2. 紅樹林的動物怎樣適應紅樹林的環境?試舉一例説明 。
附頁 2
四上‧第5課 大自然的平衡 ‧頁42
美麗而重要的珊瑚礁
科普故事
你欣賞過獨特又漂亮的珊瑚礁嗎?它是由硬珊瑚 ( 又名 「 石珊瑚 」) 骨骼組成的 海洋獨特環境 。 甚麼是珊瑚?珊瑚並非植物 , 而是由很多細小的珊瑚蟲組成的一 種羣居海洋動物 , 會捕食浮游生物 。
雖然硬珊瑚的珊瑚蟲很細小 , 但當牠們的骨骼 連接在一起 , 就會形成大塊的硬珊瑚 。 不同種類 、 不同時期的硬珊瑚連接起來 , 堆疊在一起 , 經過數 百年後就形成壯觀的珊瑚礁 。 除了構成美景外 , 珊瑚礁還為魚類 、 貝類等海洋生物提供理想的居 所 、 育幼場和食物 。 珊瑚礁所在的地方有豐富的 食物 , 又有很多可供躲藏的洞穴 , 因此吸引了各 式各樣的生物聚居 , 形成一個極其多樣化的自然 環境 。 在龐大的珊瑚礁內 , 甚至可以發現超過二千 種魚類呢!
羣居的珊瑚蟲
珊瑚礁為海洋生物提供住所 , 也為人類 帶來好處 。 除了孕育豐富的海產 , 珊瑚礁也 能保護海岸 , 抵禦風暴浪潮的侵蝕 , 是沿 海地區強大的天然屏障 。 因此 , 我們應 愛護海洋 , 好好保護珊瑚 。
想 一 想
1. 珊瑚礁是怎樣形成的? 2. 珊瑚礁為海洋生物和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附頁 3
四上‧第6課 植物的繁殖與遺傳 ‧頁55
雜交水稻
科普故事
植物的變異除了是自然現象 , 也可以是人為的結 果 。 人們選擇有不同優點的植物品種進行人工繁殖 , 除了能培育出更具觀賞價值的植物外 , 也可以培育出 更優良的品種 , 例如產量高 、 有抗旱和耐寒能力的農 作物 。 現代高產量的水稻便是由人工方法培育出來 的 。 中國科學家袁隆平在這方面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 被譽為 「 雜交水稻之父 」。 培育雜交水稻的基本原理是選用兩株不同品種的水稻繁殖出來 , 兩株水稻各 自的優良特性能互補 , 以培育出同時具有兩種水稻優點的新品種 。 水稻
袁隆平研究利用 「 雜交優勢 」 來提高水稻的產量 和品質 , 過程既艱辛又困難重重 。 他和助手每天都拿 着放大鏡到田裏去觀察大量稻穗 , 尋找適合進行雜交 培育的水稻品種 。 袁教授的團隊在 1973 年經過九年的 努力 , 培育出世界上第一種高產雜交水稻品種 。 該雜 交水稻的產量比傳統水稻品種高約 20%。
袁隆平
袁隆平並沒有滿足於已有的成績 , 他鍥而不捨改良技術 , 使中國水稻的產量 不斷提升 。 他以科學方法 , 為解決中國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 。 他本着無 私的精神 , 願意跟世界其他專家分享研究成果 , 讓其他地方貧困的人也能有足夠 的糧食 。
想 一 想
1. 雜交水稻是甚麼?有甚麼好處? 2. 袁隆平在科學研究上有甚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附頁 4
四上‧第8課 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頁71
屠 的故事
名人故事
瘧疾是人類歷史上可怕的傳染病 。 它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 , 橫行於熱帶及亞 熱帶國家 , 例如非洲 、 南美洲等落後國家 。 至今 , 它已經奪取了數億人的生命 。 2015 年 , 中國第一位女性科學家獲得了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她研發出近代 醫治瘧疾的藥物 , 拯救了眾多深受瘧疾折磨的病人 。 這位科學家就是屠呦呦 。
屠呦呦年輕時 , 已開始研發抗瘧疾的藥 物 。 她和她的研究小組翻遍了歷代的醫籍和 民間療法 , 研究了超過二千種醫籍裏記載的 草藥療方 , 可是苦無進展 。 後來 , 他們從晉 朝醫學家葛洪的著作─ 《 肘後備急方 》 中得 到啟發 , 改良從黃花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 後 , 成功大幅提升青蒿素對抗瘧疾的效果 。
黃花蒿
當時 , 屠呦呦和研究小組還未為新藥進行臨牀試驗 , 最後他們毅然決定親自嘗試 這種青蒿素提取物 , 以確認藥物對人體安全無毒 。 經過多番努力 , 最後成功研製 出有效治療瘧疾的藥物 。
屠呦呦發表獲取 「 諾貝爾獎 」 感言時曾説 : 「 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 青蒿 素抗瘧疾藥的研發 , 為全世界帶來曙光 , 讓 過百萬瘧疾患者得到治療 。
屠呦呦
想 一 想
1. 瘧疾經由甚麼途徑傳播?在甚麼環境下染上瘧疾的機會較大? 2. 屠呦呦有甚麼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她試驗新藥的方法又有甚麼地方值得我們反思?
相對濕度 氣候變化 全球增温 二氧化碳
17 20 21 22 23 24
單元一 認識地球 第 1 課 地球的結構 地殼
單元三 生命的延續 第 6 課 植物的繁殖與遺傳 繁殖 50 後代 50 生命周期 51 傳播花粉 51 花粉 51 雄蕊 51 雌蕊 51 子房 51 萌發 51 散播種子 54 遺傳 55 花瓣 55 第 7 課 動物的繁殖與遺傳 撫育後代 59 遺傳特徵 63 單元四 預防勝於治療 第 8 課 傳染病和非傳染病 傳染病 68 病徵 68 病原體 68 傳播途徑 68 飛沫 68 病媒 68 傳染病三角 68 免疫力 71 注射疫苗 71 非傳染病 74 癌症 74 心臟病 74 脂肪斑塊 78
4 4 4 4 4 7 7 7 7 7 7 7 7 7
地幔 地核 板塊 岩漿
碳足跡 / 碳足印
荒漠化
單元二 生物與環境 第 4 課 動植物與環境 濕地
火成岩 沉積岩 變質岩 花崗岩 玄武岩
28 28 29 29 29 30 31 35 36 36 40 40 40 40 40 41 41 41 42 44 44 45
温帶草原
極地
熱帶雨林
砂岩 頁岩
沙漠 適應 冬眠 板根 遷徙 候鳥
大理岩 片麻岩
沙土 壤土 黏土
10 10 10
第 5 課 大自然的平衡 生產者
第 2 課 轉動的地球 北極
12 12 12 12 13 14 14 14 14
肉食性動物
南極 地軸 自轉 日晷 公轉 赤道
捕食者
獵物
雜食性動物 草食性動物
食物鏈
攝食關係 浮游植物 相互競爭 相互依存
北半球 南半球
第 3 課 天氣與氣候 天氣
17 17
支柱根
氣候
鳴謝
本冊所刊用的部分照片和資料,承蒙下列機構及人士提供,謹此致謝。
中國新聞社(附頁 3 袁隆平)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氣候變化博物館(第 23 頁活動 4「延伸學習」「極地廊」展館) 香港太空館(第 13 頁活動 2「延伸學習」圖 1) 香港科技大學(第 73 頁活動 5 題 2 圖 2) 香港海洋公園(第 30 頁活動 2 題 1 圖 2 海象、第 33 頁活動 3 題 2 圖 2 狐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新聞處(第 73 頁活動 5 題 2 圖 1、圖 3和圖 4)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天文台(第 17 頁活動 1 今日天氣截圖、第 20 頁活動 3 題 1 酷熱天 氣警告推送通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第 46 頁活動 5 圖 1和圖 2、附頁 1 圖 2和圖 4)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署(單元四扉頁「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海報和「咳嗽要講禮」海報)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第 23 頁活動 4「人文科連線」低碳生活計算機) © Angus Lau(附頁 1 圖 6) © 99 Art | Dreamstime.com(單元一扉頁銀河背景) © Abdul Rahman Mat | Dreamstime.com(第 45 頁活動 4 題 2 和題 3 圖 1) © Adisa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1、第 50 頁活動 1 題 1 圖 2) © Alex459 | Dreamstime.com(第 50 頁活動 1 題 2 圖 3) © Alexey Sedov | Dreamstime.com(第 30 頁活動 2 題 1 圖 1 北極熊) © Aliaksandr Mazurkevich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蘋果樹) © Altaoosthuizen | Dreamstime.com(第 37 頁活動 5 黑翅長腳鷸) © Amineimo | Dreamstime.com(第 54 頁活動 3 題 2 圖 3) © Anankkml | Dreamstime.com(第 28 頁活動 1 圖 2 羚羊、第 29 頁活動 1 圖 4 老虎) © Andrei Stepanov | Dreamstime.com(第 28-29 頁活動 1 圖 3 北極狐) © Andri Damanik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2 圖 3 海龜卵) © Anest | Dreamstime.com(第 52 頁活動 1 題 6 粟米) © Anke Van Wyk | Dreamstime.com(第 33 頁活動 3 題 2 圖 3 非洲盾臂龜) © Anna Kucherova | Dreamstime.com(第 59 頁活動 2 題 4 圖 2) © Baramee Thaweesombat | Dreamstime.com(第 60 頁活動 2 題 6 圖 4) © Belka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4) © Bidouze Stephane | Dreamstime.com(第 35 頁活動 4 圖 5、第 45 頁活動 4 題 2 和題 3 圖 2) © Bruno ismael da silva Alves | Dreamstime.com(第 22 頁活動 4 題 1 圖 2) © Chengnan | Dreamstime.com(第 21 頁活動 3 題 8 圖 1) © Cherezoff | Dreamstime.com(第 34 頁活動 4 圖 2) © Cheryl Davis | Dreamstime.com(第 59 頁活動 2 題 4 圖 5) © Craig Hanson | Dreamstime.com(第 55 頁 活動 4「從閱讀中學習」稻米) © Cristina Bernhardsen | Dreamstime.com(第 29 頁活動 1 圖 5 沙漠) © Cynoclub | Dreamstime.com(第 61 頁活動 3 題 2 圖 1) © Cynthia A. Jones | Dreamstime.com(第 45 頁活動 4 「延伸學習」 圖 1) © Damian Olivera Bergallo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和題 2 圖 6 揭頁面) © Dario Lo Presti | Dreamstime.com(第 8 頁活動 5「古今連線」圖 2) © Dashark | Dreamstime.com(第 36 頁活動 5 黑臉琵鷺) © Dasya11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圖 3) © David Steele | Dreamstime.com(第 32 - 33 頁活動 3 沙漠背景) © Dejavu Designs | Dreamstime.com(第 32 頁活動 3 題 2 圖 1 駱駝的眼睛和睫毛) © Digoarpi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蘋果花) © Dmitry Rukhlenko | Dreamstime.com(第 50 頁活動 1 題 1 圖 1) © Duncan Noakes | Dreamstime.com(第 41 頁活動 1 題 2 圖 5) © Egon Zitter | Dreamstime.com(第 35 頁活動 4 圖 8) © Evgeny Karandaev | Dreamstime.com(第 42 頁活動 2 題 1 海洋背景) © Fourleaflover | Dreamstime.com(單元一扉頁地球表面) © Frenta | Dreamstime.com(單元一扉頁地球的地幔和地核) © Galina Samoylovich | Dreamstime.com(第 54 頁活動 3 題 2 圖 1) © Getsaraporn Thammason | Dreamstime.com(第 52 頁活動 2 題 1 圖 2) © Goce Risteski | Dreamstime.com(第 59 頁活動 2 題 4 圖 1) © Gornostaj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和題 2 圖 4 揭頁底) © Hamizan Yusof | Dreamstime.com(附頁 1 圖 1) © Hedrus | Dreamstime.com(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獅子) © Hiroshi Tanaka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蘋果樹幼苗) © Icefront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13) © Ijdema | Dreamstime.com(第 8 頁活動 5「古今連線」圖 1) © Innaastakhova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1 圖 4) © Isselee | Dreamstime.com(第 28 頁活動 1 圖 1 蒼鷺、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11、第 41 頁活動 1 題 2 圖 7 和圖 14) © Istvan Balogh | Dreamstime.com(第 55 頁活動 4 題 3 銀杏樹) © Jennifer Davis | Dreamstime.com(第 52 頁活動 1 題 5 圖 1) © Jhvephotos | Dreamstime.com(第 61 頁活動 3 題 1 圖 1) © Johannes Gerhardus Swanepoel | Dreamstime.com(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禿鷲) © Johannesk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2) © John Kasawa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9) © Jolanta Wojcicka | Dreamstime.com(附頁 2 珊瑚礁) © Jukka Palm | Dreamstime.com(第 36 頁活動 5 赤頸鴨) © Kaewmanee Saekang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兔子) © Katarzyna Bialasiewicz | Dreamstime.com(單元四扉頁兒童房間) © Katerina Kovaleva | Dreamstime.com(第 54 頁活動 3 題 2 圖 4) © Katoosha | Dreamstime.com(第 21 頁活動 3 題 8 圖 2) © Kevin Brown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圖 1) © Khunaspix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1 圖 2) © Lefteris Papaulakis | Dreamstime.com(第 45 頁活動 4 「延伸學習」 圖 2) © Liumangtiger | Dreamstime.com(第 41 頁活動 1 題 2 圖 8) © Lukasz Czajkowski | Dreamstime.com(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羚羊) © Mandimiles | Dreamstime.com(第 59 頁活動 2 題 4 圖 3) © Manuel Océn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和題 2 圖 5 揭頁面) © Marc Witte | Dreamstime.com(第 45 頁活動 4 「延伸學習」 圖 3) © Mastersviat | Dreamstime.com(第 34 頁活動 4 圖 3) © Matee Nuserm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2 圖 1 蝶卵) © Matthijs Kuijpers | Dreamstime.com(第 33 頁活動 3 題 2 圖 4 非洲跳鼠) © Michal Bednarek | Dreamstime.com(第 28 頁活動 1 圖 2 温帶草原) © Mogens Trolle | Dreamstime.com(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獵豹) © Monkey Business Images | Dreamstime.com(第 60 頁活動 2 題 6 圖 5) © Montree Nanta | Dreamstime.com(第 7 頁活動 4 題 1 圖 2 和圖 4、題 2 圖 1和圖 3)
© Naluphoto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10) © Naruemon Bulwan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3) © Natalya Aksenova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圖 2) © Nattawut Sakit | Dreamstime.com(第 53 頁活動 2 題 2 圖 1) © Nila Newsom | Dreamstime.com(第 32 頁活動 3 題 2 圖 1 駱駝的腳掌) © Noppanun Kunjai | Dreamstime.com(第 45 頁活動 4 題 2 圖 4) © Olena Vatsyk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小狗) © Ond ř ej Prosick ý | Dreamstime.com(第 28 - 29 頁活動 1 圖 3 極地) © Pancaketom | Dreamstime.com(第 35 頁活動 4 圖 6) © Parys | Dreamstime.com(第 22 頁活動 4 題 1 圖 3) © Paul Cowan | Dreamstime.com(第 32 頁活動 3 題 2 圖 1 駱駝) © Peter Mautsch / Maranso Gmbh | Dreamstime.com(第 8 頁活動 5 題 2 圖 1) © Peter Zijlstra | Dreamstime.com(第 53 頁活動 2 題 1 圖 3 切開了的荔枝) © Photka | Dreamstime.com(第 34 頁活動 4 仙人掌) © Pindiyath100 | Dreamstime.com(第 8 頁活動 5 題 2 圖 3、第 15 頁活動 3 題 2 香港的冬 季、第 20 頁活動 3 題 2 泳灘) © Piotr Adamowicz | Dreamstime.com(第 30 頁活動 2 題 1 圖 1 北極熊的毛) © Prasit Rodphan | Dreamstime.com(第 60 頁活動 2 題 6 圖 3) © Revensis | Dreamstime.com(附頁 3 水稻) © Richard Carey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2 圖 3 海龜) © Ritu Jethani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和題 2 圖 6 揭頁底) © Robin Van Olderen | Dreamstime.com(第 34 頁活動 4 圖 4) © Robkna | Dreamstime.com(第 8 頁活動 5 題 2 圖 2) © Rozenn Leard | Dreamstime.com(第 20 頁活動 3 題 3 澳洲山火畫面) © Ruslanchik | Dreamstime.com(第 63 頁活動 4 題 3 圖 4) © Sabina Ac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1 圖 1) © Sandra Allen | Dreamstime.com(第 21 頁活動 3 題 8 圖 3) © Scaliger | Dreamstime.com(單元四扉頁玩具診所) © Seadam | Dreamstime.com(附頁 2 珊瑚蟲) © Sensvector | Dreamstime.com(第 34 頁活動 4 温帶草原背景、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草原 背景) © Siarhei Nosyreu | Dreamstime.com(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花朵) © Siimsepp | Dreamstime.com(第 7 頁活動 4 題 1 圖 6 和題 2 圖 2) © Simon Thomas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蘋果) © Slogger | Dreamstime.com(第 52 頁活動 1 題 6 粟米的花) © Slowmotiongli | Dreamstime.com(第 61 頁活動 3 題 1 圖 2) © Somchai Rak-in | Dreamstime.com(第 53 頁活動 2 題 1 圖 3 荔枝樹) © Somkiat Atthajanyakul | Dreamstime.com(第 34 頁活動 4 圖 1) © Steve Byland | Dreamstime.com(第 29 頁活動 1 圖 5 響尾蛇) © Stockagogo | Dreamstime.com(第 52 頁活動 1 題 5 圖 2) © Stormboy | Dreamstime.com(第 29 頁活動 1 圖 4 熱帶雨林) © Stu Porter | Dreamstime.com(第 59 頁活動 2 題 4 圖 4) © Szefei | Dreamstime.com(第 60 頁活動 2 題 6 圖 2) © Tatjana Romanova | Dreamstime.com(第 63 頁活動 4 題 3 圖 2) © Thawats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2 圖 1 蝴蝶) © Thekaikoro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點線背景) © Timescape |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2 圖 2 蛙卵) © Toa555 | Dreamstime.com(第 22 頁活動 4 題 1 圖 1) © Todd Lipsky | Dreamstime.com(第 40 頁活動 1 題 2 圖 12) © Tsui Shan So | Dreamstime.com(第 44 頁活動 4 題 1 長頸鹿) © Valentin Garcia | Dreamstime.com(第 8 頁活動 5「知多點」化石 ) © Verastuchelova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蜜蜂、第 57 頁活動 1 題 2 圖 2 蛙) © Viktarm | Dreamstime.com(第 53 頁活動 2 題 2 圖 2) © Vlad Georgescu | Dreamstime.com(單元一扉頁石頭) © Vladimir Melnik | Dreamstime.com(第 53 頁活動 2 題 1 圖 4 芒果樹) © Vladvitek | Dreamstime.com(第 22 頁活動 4 題 1 圖 4) © Waldemar Dabrowski | Dreamstime.com(第 61 頁活動 3 題 2 圖 2) © Warangkana Charuyodhin | Dreamstime.com(第 63 頁活動 4 題 3 圖 1) © Warin Watkeaw | Dreamstime.com(第 17 頁活動 1 手持智能手機) © Wenjunchu | Dreamstime.com(第 56 頁活動 4 宮粉羊蹄甲) © Willtu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3 國王企鵝媽媽) © Wirestock | Dreamstime.com(附頁 4 黃花萵) © Wkruck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和題 2 圖 4 揭頁面) © Wong Sze Yuen | Dreamstime.com(第 60 頁活動 2 題 6 圖 1) © Wuttichai Nanchaikan | Dreamstime.com(第 52 頁活動 2 題 1 圖 1) © Xishuiyuan | Dreamstime.com(單元三扉頁花朵) © Yasonya | Dreamstime.com(第 53 頁活動 2 題 1 圖 4 切開了的芒果) © Zdeněk Ma Č át | Dreamstime.com(第 58 頁活動 2 題 1 和題 2 圖 5 揭頁底) © Zorandim | Dreamstime.com(第 31 頁活動 2 題 4 刺蝟) © Zz3701 | Dreamstime.com(第 56 頁活動 4 白花羊蹄甲) ©ПетлинДмитрий| Dreamstime.com(第 57 頁活動 1 題 1 圖 3) AFP / Getty Images(附頁 4 屠呦呦) iStock.com / mastapiece(第 14 頁活動 3 題 2 澳洲墨爾本的冬季) iStock.com / ymgerman(第 15 頁活動 3 題 2 澳洲墨爾本的夏季) © Leung Wai Ki(附頁 1 圖 5)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單元一扉頁太陽、第 20頁活動3題4圖 1和圖2) Breck P. Kent / Shutterstock.com(第 55 頁活動 4 題 3 銀杏葉化石) Christopher Wood / Shutterstock.com(第 30 - 31 頁活動 2 極地) Elaine Oliver / Shutterstock.com(第 35 頁活動 4 圖 7) Jackson Stock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com(第 45 頁活動 4 題 2 圖 3) Sketched Images / Shutterstock.com(第 45 頁活動 4 題 2 和題 3 樹林背景) Zulashai / Shutterstock.com(第 54 頁活動 3 題 2 圖 2) © WWF-Hong Kong(附頁 1 圖 3) iStock.com / avstraliavasin(第 59 頁活動 2 題 4 圖 6) iStock.com / cjwhitewine(第 50 頁活動 1 題 2 圖 2)
© Orca Yu / WWF-Hong Kong(第 37 頁活動 5 白胸苦惡鳥) © Ola Jennersten / WWF-Sweden(第 41 頁活動 1 題 2 圖 6) © James Morgan / WWF-US(第 28 頁活動 1 圖 1 濕地)
本書部分照片的來源難以確定。如不慎侵犯版權,本社謹此致歉,並請合法的版權持有者與本社接洽。
問題小俠答案 四上
第13頁 當太陽光照射日晷的指針,指針的 影子便投射在晷面的刻度上,並隨 着時間不斷改變位置,人們由此讀 取時間。
指針
晷面
赤道式日晷
第16頁 閏年是指該年有 366 日,即較平常年份多出一天。閏年是為了補足因人為 曆法規定的年度日數(即 365 日)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約 365.2422 日) 的差距而設立的,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每四年便會有一次閏年。
第21頁 答案合理便可,例如海洋的冰融化令居住在 北極的人難以自由來往不同地方狩獵;也會 令動物無法在海冰上棲息、覓食和繁殖,增 加死亡機會。
答案合理便可,例如北極狐和企鵝,牠們也有濃密的毛和厚厚的皮下脂肪。
第31頁
蝙蝠。牠們可以倒掛着睡覺,冬眠也不例外。
第36頁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西北面,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負責管理。
與體型大小沒有關係,例如象是草食性動物,體型比老虎大,但同樣是 草食性動物的兔,體型則比老虎小。
第41頁
第42頁 答案合理便可,例如同意,因為能量會通過攝食關係在生物之間傳輸。 食物鏈由生產者(植物)開始,它們吸收太陽的能量生長,草食性動物 進食植物後獲取能量,然後肉食性動物又從草食性動物獲取能量,反映了 生物的能量源自太陽。
植物在繁殖時有機會發生變異,令後代出現不一樣的特徵。例如宮粉羊蹄 甲(粉紅色花)在繁殖時曾出現變化,導致後代的花形雖然一樣,但變成 全白色。
第56頁
答案合理便可,例如部分癌症可能與遺傳有關,例如大腸癌、乳癌、前列 腺癌等。
第77頁
第79頁 因為心臟病的病情發展較慢,但脂肪堆積在心臟血管後,便不容易清除。 情況會持續,且有惡化趨勢。雖然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但隨時會有心臟 病突發的危險。
4A U3 Ch7 第 58 頁揭頁
6
4
鳥類
雄性海馬
5
雄性產婆蟾
四上
四
上
單元一 認識地球
單元二 生物與環境
單元三 生命的延續
單元四 預防勝於治療
科學新領域系列 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香港新界荃灣德士古道220-248號荃灣工業中心14樓 電話:2408 8801 / 2942 9338 傳真:2408 0174 電郵:yukchoi@popularworld.com 網址:http://www.ephhk.com 總代理:育才書店 本書版權為教育出版社擁有,如未獲得本公司之書面同意,不得用任何方式抄襲、 節錄或翻印本書任何部分之文字及圖片。 初版 2025
課本 / 四上 (有待更正版本) 初印 2025
2 601100 148449
Page 1 Page 2 Page 3 Page 4 Page 5 Page 6 Page 7 Page 8 Page 9 Page 10 Page 11 Page 12 Page 13 Page 14 Page 15 Page 16 Page 17 Page 18 Page 19 Page 20 Page 21 Page 22 Page 23 Page 24 Page 25 Page 26 Page 27 Page 28 Page 29 Page 30 Page 31 Page 32 Page 33 Page 34 Page 35 Page 36 Page 37 Page 38 Page 39 Page 40 Page 41 Page 42 Page 43 Page 44 Page 45 Page 46 Page 47 Page 48 Page 49 Page 50 Page 51 Page 52 Page 53 Page 54 Page 55 Page 56 Page 57 Page 58 Page 59 Page 60 Page 61 Page 62 Page 63 Page 64 Page 65 Page 66 Page 67 Page 68 Page 69 Page 70 Page 71 Page 72 Page 73 Page 74 Page 75 Page 76 Page 77 Page 78 Page 79 Page 80 Page 81 Page 82 Page 83 Page 84 Page 85 Page 86 Page 87 Page 88 Page 89 Page 90 Page 91 Page 92 Page 93 Page 94 Page 95 Page 96 Page 97Made with FlippingBook Ebook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