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天时报4月16日04

C3 2020年4月16日

东方怡情

责任编辑:吴晔梅

摘要: 汉服不是单指某一件衣服,而 是包括衣,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 同组合的整体的服饰体系。汉服是世界 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汉服,怎一个美字了得?

的才情、性貌、品格、风神,生活方式不拘礼 教。体现在服饰上,文人儒士追求“精神、格 调、风貌”,有意仿古,宽衣博带成为这个时期 的主要风格。 在竹林七贤的画像中,我们能看到当时 著名的七君子——山涛、阮籍、嵇康、向秀、 刘伶、阮咸、王戎——梳着随意的角髻,坦胸 露怀,一副蔑视立法、豪放不羁、玄远高逸的 形象。 大唐发展

白居易写道:“时世妆,时世妆,出自京城传四 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 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宋明传承 与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的观念不同,宋代开国即轻视北方 的契丹,女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在服饰制度 上,也恢复了汉族旧有传统,三令五申禁止百 姓穿胡人服饰。受当时程朱理学的影响,服 装一反唐朝浓艳鲜丽之色,追求质朴,淡雅的 风格,服饰样式也趋于拘谨,保守,形成了独

椎髻,深檐胡帽,衣服则为裤褶、窄袖及辫线 腰褶;妇女衣窄袖短衣,下服裙裳,无复中国 衣冠之旧。 甚者易其姓氏为胡名,习胡语。俗化既 久,恬不知怪”,到“不得服两截胡衣,其辫发 椎髻、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这种服式 的制定,用朱元璋自己的话来说,可谓“斟酌 损益,皆断自圣心”。洪武二十六年,服饰制 度作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以后数百年内 冠服制未曾有变,并且明代服装形制在此后 的戏曲剧装、民间婚俗中得以继承。 汉服的断代

汉服的起源

汉服不是单指某一件衣服,而是包括衣, 冠,发式,面饰,鞋,饰物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 服饰体系。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 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 “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 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 约 5000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 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 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来又发明了养 蚕和丝纺,人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

唐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

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 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 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 备,并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先 人的世界观和文化观。 历代汉服 汉服史并不等同于服 饰史,因为并不是所有服 饰都能称之汉服。华夏服 饰虽然每朝每代都会受 “改正朔、易服色”的衣冠 服制影响,对民间流行款 式产生一定作用,甚至每 个朝代前、中、后期服饰特 色也各有不同。 但总体而言,华夏服饰 由《周礼》而定的衣冠文明, 一直是以慎终追远为礼仪 准则的,华夏礼仪服饰在数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了 惊人的传承性。即便在汉 服中断的时代,也有华夏赤 子在顽强地进行兴灭继绝 的文献典籍整理工作,期待 汉服能够永继永续。以下 关于汉服的发展采用《汉 服》一书的阐述。 周代定制 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 步建立。周代后期,由于政 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 了急剧的变化,冠服制被纳 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 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 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礼记 春官》中有:“司 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 物,与其用事”,记载了不同 仪式应穿不同服饰,并根据 仪典的性质、季节等决定纹 饰、色彩、质料的选用。深 衣和上衣下裳是这个时期

在汉服的辨析中,我们 提到日本的和服以及韩国 的韩服,都是受汉服影响 的结果,亚洲各国的一些 民族如越南、蒙古、不丹等 服饰也借鉴了汉服特征。 然而时至今日,在韩风与 和风的熏吹下,不少汉人 竟连自己的民族服饰都不 认识,反将自家服饰误认 为是和服、韩服。 汉 服 今 天 的 尴 尬 地 位,不明真相的群众或许 会用汉服宽袍大袖、不适 合近现代社会来解释。然 而事实上汉服不是自然消 失的,一段更重要的历史 是其消失在现代人视野的 根本原因。1644 年明朝灭 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 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 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 以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 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 族服装,禁止人们穿戴汉 族 服 饰 ,史 称“ 剃 发 易 服”。当时孔子的后裔衍 圣公孔闻,上书多尔衮, 请 求 保 存 孔 府 家 服 饰 , 说:“先圣为典礼之宗…… 定礼之大莫过于冠服…… 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 曾变易……”遭到多尔衮 拒绝。满清统治者下令的 全国剃发易服,引起汉人 的 愤 怒 、不 满 及 武 装 抵 抗,随后满清王朝进行武 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 逐渐消亡。 1683 年,清军入台湾, 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从 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 底消亡。时间转到近代,辛 亥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的统 治之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

达的时期,同时也把传统服饰推向了鼎盛阶 段。唐初的服装主要继承隋代风格,瘦衣窄 袖、色彩沉稳。到了中唐以后,色彩开始趋向 鲜艳大胆,一些饱和度很高的颜色,如翠绿、 玫瑰红、宝蓝、石榴红等开始运用于衣饰中, 与此同时,外来纹饰盛行,如忍冬纹、串花纹、 宝相纹等。 唐朝对待异族文化,采用兼收并蓄的策 略,大唐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雍容 大度,百美竞呈的大唐服饰,从无数出土的唐 俑、壁画中,我们看到了性感的唐代女子衣 衫,看到了变化甚多的发式、妆容、难怪是人

特的宋代“理性之美”。

主要的服饰形制,它们对后世的服饰产生了 极大影响,虽然历代裁制方式有别,但其形制 延续了数千年,可谓意义深远。 秦汉因袭 这个时期,衣冠服饰经历了秦代不守旧 制,不守周礼,到东汉重新定服制,尊重礼教 的很重要的转变过程。“六王毕,四海一”,始 皇嬴政把战国时期的各种制度加以统一,“兼 收六国车旗服御”,创立了大一统的秦朝衣冠 制度。陕西出土的兵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时气 势恢宏的袍服与戎装。 经济繁荣,政权稳固的大汉王朝,其华 丽的衣饰充分显示了儒家思想及冠服制度 在政治上的统治作用。而汉承秦制,把袍 服亦作为国家礼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诸多实物为此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衣 襟缠绕的深衣,飞腾婉转的如意云纹,织造 精美的丝绸面料……展示了辉煌的大汉服 饰文化风采。 魏晋融合 魏晋时期是南北民族大融合时期,使胡 汉服饰交汇融合。与此同时,来自西域佛教 及本土玄学的产生,亦启发着人的觉醒,人们 开始抛却对外在浮华的追逐,转向追求内在

化,在五四运动和文化运动中,一切传统的事 物都遭到盲目打压,那时就连汉字都曾饱受 抨击,大家纷纷改穿西装,汉服仍然没有得到 恢复。汉服制度的大厦土崩瓦解,今天易于 被大家接受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有满族服 饰发展改良而来。 在这里要纠正大家对汉服的一个普遍 的误解,即认为汉服是自然消失的,甚至认 为汉民族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汉 服是汉民族的服饰,汉服的复兴承载着汉民 族的复兴,弘扬汉服文化,传承华夏文化是 我们的使命!

从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能看到 宋时市镇的繁荣。画中五百多人,衣着不 同,充分展示了北宋时期市井百姓的服饰: 有梳髻的,戴幞头的,裹巾子的,顶席帽的, 穿襕袍的,披褙子的,着短衫的……形形色 色,不一而足。 明代废弃了元代的服饰制度,上采周汉, 下取唐宋,恢复了汉族礼仪,并对服饰进行了 一系列调整,确立了明代服饰基本风貌。“先 王衣冠礼义之教混为夷狄,上下之间,波颓风 靡”,对官员百姓服饰的态度从“士庶成辫发

Made with FlippingBook flipbook 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