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ity and Peace - final print

佛陀當初在證悟真理時,第一句宣言就說:「一切眾生 皆有佛性!」眾生由於因果業報的千差萬別,在智愚美 醜、貧富貴賤上有所不同,但論及一切眾生的本體自 性,並無二致。這就好比三獸渡河,足有深淺,但水無 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但空無遠近。我們應該以 悲憫的胸懷來看待眾生的苦難,以人我共尊的平等角度 來包容彼此的差異,這樣才能促進和平!

二、

平等要彼此立場互易

佛教裡,佛陀開示吾人,如何建設平等觀念?必須要視 人如己,一切眾生皆如羅睺羅,必定能愛人如己。經典 上也一再提醒我們,如何增長慈悲胸懷?見到別人苦 難,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設想 —— 假如他是我,或假如 我是他,如此立場互易,才能建立自他平等的相處模 式。能平等相待,世界怎會不能和平? 我們見到一個身體殘缺的人,有「我優,你劣」的心 態,怎能達到平等的尊重?要想:如果殘障的是我,此 刻我的心情會怎麼樣?立場互易以後,自然心境就會不 同。 將社會上的醜陋缺失,看成與自己有關,自然不會排 斥,也自然會以慈悲胸懷,以平等觀念去對待。所以唯 有人我互易,異地互惠的平等方式,才能和平共存。 提婆達多一次又一次地想迫害佛,佛不以為迫害,反而 認為是逆增上緣;指鬘外道兇殘暴虐,佛陀設身處地的 施以慈悲,終能感化他出家修行,利益眾生。 佛經有一則譬喻說,瞎子、跛子各有殘缺,卻各展所長 地互助合作,所以能一起逃出火窟,倖免亡身之難;反 過來看,同為一蛇之身,首、尾之間卻由於互有排斥,

21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Online Brochure 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