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表演。所以他去参加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我没有反对。 最终,他一举摘得金奖。我只想告诉大家,事情也可以这样发 展。每个人情况各异,所走的路也各不相同。” 比赛同样千差万别。许多比赛在选曲上都留有很大的自由选择 空间,除了在波兰华沙举行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1980年肖邦 钢琴比赛冠军、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邓泰山表示:“一个人若能
邓泰山(Dang Thai Son),加拿大籍越南裔钢琴家、当代著名音乐大师。1980年,在波兰华沙肖邦 国际钢琴比赛中摘得桂冠,也成为首位问鼎国际顶级赛事的亚裔钢琴家,由此享誉世界乐坛。 在作为独奏家的辉煌职业生涯外,邓泰山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教育家。自2018年起任教于美国欧 柏林音乐学院;2019年,应邀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名誉教授;2020年开始,在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音 乐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
弹好肖邦,其他曲子对他而言也并非难事。就钢琴而言,肖邦、 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德彪西、利盖蒂等伟大作 曲家都留下了不少钢琴练习曲。这些曲子都有各自的要点,体 现了各自的理念,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巧 饰。你要是想看到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就得听他弹奏肖邦,只有 这样你才能看到他的真本领。在钢琴方面,你不可能在弹奏肖 邦练习曲时隐藏真实的自己。” “当然,一个人的脸上必然会有情感流露,而这是无法教授的。 真正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刻在骨子里,自然生发出来的。我 们无法单纯依靠学习,来学会如何表达情感,而只能去体验, 并与各种情感一起成长。情感受外界因素、社会、教育等多方 面影响。在比赛中,人们往往感到紧张、担忧,过于关注其他 选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表现上。那该怎么做呢?上 一届肖邦比赛时,我让我的学生去参观华沙市中心的圣十字教 堂,肖邦的心脏正安放于此。我让他们在那里静静地待几个小 时,用心去感受、去深思,然后再回去参加比赛。他们迟早会明 白,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比拼技艺。” “对我来说,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情感的表达和分享。除 了上课,我们也需要交流。只有了解学生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 担忧,我才能帮助他们应对各种不同的问题和挑战。”
邓泰山与学生刘晓禹©摄影:DR
2025年钢琴比赛
4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Online catalo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