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报第四期 N

B7 2020年4月16日

天时独家

责任编辑:李岩

被誉为史诗级音乐作品的歌剧《雷雨》、由加国华人作曲家唐康年潘幸孩夫妇用生命敲响的绝美音符,更 是他们爱情的结晶,本报首次报道这部传世作品出炉的幕后感人故事—— 当代旷世乐坛伉俪,三十年打造歌剧《雷雨》(上)

郎莉/文 July10,2019

注意到,每当音乐响起,潘幸孩像变 了一个人似的,血脉偾张、激情四 射、全然陶醉。潘幸孩是唐康年所 有学生中最刻苦用功的,她每天清 晨 5 点多就起床,躲到没人能听到 琴声的旷野练琴。她不想让人发现 她苦练琴艺,被冠上“白专”。她万 万没有想到,练琴时流汗澿在军装 上的汗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是 一个为音乐而生的女孩,她的世界 里只有音符的跳动,她的生命里将 涌现出一篇篇华美的乐章。在部队 野营拉练的一个多月里,只有潘幸 孩最听唐康年老师的话,夜晚熄灯 时躲在被窝里拿着树棍练指法。唐 康年按捺不住内心的爱意,用琴声 表达了深深的渴慕。情窦初开的潘 幸孩仰慕老师唐康年的才华,喜欢 他的儒雅,更为唐康年欣赏、鼓励自 己而感动。他们悄悄地相爱了,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海誓山 盟,只有乐曲声中的琴瑟和鸣。 琴声中的恋曲还是被人发现,唐康年在纪律严明的部队 中受到记过处分,提前转业回到了上海。背负着记过处分的 唐康年找不到工作,生活与情绪都陷入了低谷。此时的潘幸 孩却作为部队重点培养的小提琴手,配合部队对她的教育, 一点点将与恩师唐康年的这段感情淡忘。唐康年转业半年 后,潘幸孩回上海探亲,同部队的一位大提琴手邀请潘幸孩 到家里做客。在这位大提琴手的家里,潘幸孩与唐康年见面 了。唐康年郑重地对潘幸孩说:“我是从心里爱上了你,不是 什么作风不正,更不是乱搞男女关系….”。说完,唐康年就默 默地离开了。望着恩师唐康年的背影,潘幸孩的心再也不能 平静,泪水连珠般地落了下来。她知道,她不再是那个情窦 初开的小孩子,她已经从心里爱上了恩师唐康年。这段没有 惊天动地、没有海誓山盟的师生恋没有因为唐康年受处分而 终止,也没有受找不到工作而影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潘幸孩不计个人前途,继续与恩师谱写恋曲。在唐康年从部 队转业的第二年,潘幸孩就主动要求转业,追随唐康年回到 上海。在潘幸孩的世界里,音乐与爱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真挚的爱情感天动地。唐康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 上海歌剧院找到了工作。潘幸孩也追随唐康年来到了上海 歌剧院。在上海歌剧院,唐康年与潘幸孩这对乐坛伉俪比翼 齐飞,琴瑟和鸣,两人都是小提琴第一声部主要演奏员。 1985年,潘幸孩带着女儿来到温哥华做手术。温哥华儿 童医院为她女儿做的手术非常成功,起死回生。温哥华交响 乐团乐队指挥怜悯她女儿的病情,为了她女儿的健康着想, 同时了解到潘幸孩是一名小提琴手,主动担保潘幸孩来温哥 华留学,而且还帮助办好所有的手续。 1989 年4 月,潘幸孩为追音乐之梦,远涉重洋再次来到 加拿大温哥华,计划在UBC哥伦比亚大学读音乐硕士研究 生。初来咋到,环境生疏、语言不通、囊中羞涩,两个月就把 从国内带来的钱花得所剩无几。为了谋生,潘幸孩去中文学 校教中文,还教小朋友唱歌及教各种乐器,有些乐器她都是 无师自通。那是一段拳打脚踢谋生存的日子,潘幸孩不仅在 温哥华生存下来,而且还顺利地移民加拿大。 移民后的潘幸孩放弃了自己继续去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 的机会,在她出国的第二年,1990年就把丈夫唐康年和女儿接到 温哥华团聚。夫妻俩成立了小提琴音乐室、唐康年音乐中心。 身为小提琴手的唐康年,却对谱曲情有独钟。这位音乐 才子自学谱曲,无师自通,谱写的曲子引起同在上海歌剧院 知名词人张汀的关注。早在唐康年出国前的八十年代,张汀 就把自己编写《雷雨》的歌剧唱词与唐康年分享,有意将此剧 搬上舞台。唐康年看后,马上与词作家张汀合作:“谱写了原 定歌剧计划中的第二幕(全剧四幕)音乐,也做过试排。其后 因移民加拿大,便将谱曲搁置一旁。后来回国旅行,唐康年 与张汀再次相遇,重燃创作热情。歌剧对唐康年来说,是浩 瀚夜空中最耀眼的那颗星,一生中最美的那个梦。“潘幸孩深 情地追忆往事。然而,创作一个歌剧,是任何一位当代作曲 家所渴求的理想。这不单只因为歌剧是音乐创作的最顶尖 形式,因其统领各门艺术,包括剧本、舞台设计、导演和演员、 乐队、灯光布景等等,使得以升华为统一性的表演艺术,非其 它门类艺术所能比拟。表演者和观众的满足感,也就超逾其 它的艺术。” 知夫莫若妻。潘幸孩默默地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不 仅家务活不用丈夫插手,而且还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多 少年来,潘幸孩从未休息过,每周7 天教琴无怨无悔,以常人 不能理解的韧劲帮助丈夫实现梦想。“我丈夫的梦想太遥远 了,他只是一位小提琴手,作曲是业余的,我总笑他是只”三 脚猫“。生活上一点也不用他操心,但还谈不上对他作曲的 理解与支持。”当人们为她崇高的情怀而赞美她的时候,她却 淡淡地说到:“我哪有什么祟高的?都是我应该做的。”潘幸 孩以生命的全部激情与能量支持奋力攀登音乐顶峰的唐康 年,用自己柔弱的身体铲平通往顶峰的路,一路为丈夫唐康

年歌剧《雷雨》的创作保驾护航。 唐康年歌剧《雷雨》咏叹调谱曲进入到了心无旁骛的创 作状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唐康年成功地创作了三首繁漪 咏叹调,并请女高音歌唱家唱录。1999年,唐康年带着录音 前往北京,拜访曹禺夫人李玉茹。李玉茹听后赞叹不已,说 曹禺的《雷雨》也主要是写繁漪。一锤定音,肯定了唐康年歌 剧《雷雨》咏叹调创作的成功。 唐康年喜爱歌剧,为什么对改编《雷雨》情有独钟?“首要 的一个理由是因为这个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殿堂作 品,其普世性可从被翻译为多国文字和以不同的演绎方式出 现于当代媒体上。另外,它深入对角色的内心描写和描述的 社会人情,简直是中国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虽然是悲剧, 却能荡涤人心,所以是能够融汇中西文化的一个好作品。” 作曲家唐康年创作的三首《雷雨》繁漪咏叹调,不仅得到 著名剧作家曹禺夫人李玉茹的肯定与好评,同时也引起女高 音歌唱家张莉的高度重视。张莉被这三首繁漪咏叹调深深 打动,爱不释怀,梦绕魂牵,锲而不舍地为歌剧《雷雨》咏叹调 的上演四处奔走。 繁漪咏叹调的创作成功,为歌剧《雷雨》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但距离全剧的创作完成,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咏叹调 被誉为西洋歌剧皇冠上的明珠,是歌剧剧情高潮时的艺术体 现,也是歌剧的灵魂,是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 独唱曲。作曲家唐康年将西洋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 谱写出哀怨凄美的音乐与歌词内容高度默契,以歌剧的表现 形式将《雷雨》的人物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西方音乐与中 国音乐碰撞而迸发出震撼心灵的艺术张力是任何文艺形式 所不能替代的。以西方歌剧的艺术形式演绎东方经典名著, 是一个大胆的艺术创新。作曲家唐康年怀着一生对音乐艺 术的深厚感情,超炫的音乐才华激情投入。歌剧《雷雨》因跨 越两代人的时空和具有不同的阶级与社会背景,唐康年对此 采用了不同的作曲方法。“代表老一代的人物(周朴圆和侍 萍)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但即使这样,在周朴圆 的音乐塑造中,仍有着”洋腔洋调“以不同于侍萍。繁漪的三 首咏叹调,周萍的独唱,周萍与繁漪的对唱和二重唱,均采用 了意大利歌剧美声唱法。”唐康年在温哥华创作中西合壁的 歌剧《雷雨》咏叹调,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2006 年,唐康年患癌症手术,被医生告之生命只剩下五 年。曾经的来日方长一下子变成时日不多。面对突如其来 的变化,潘幸孩深知丈夫唐康年最惦记的就是歌剧《雷雨》的 完成。她告诉唐康年说;“做你最想做的事”。 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完成一生的夙愿,唐康年开始同时间 赛跑,完全忘记自已身患重病。他开始积极筹备《雷雨》咏叹 调音乐会的演出,得到当时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艺术总监 杨裕平的先生的大力支持。“那个时候杨裕平先生经常来我 家,与唐康年在一起“共商大事”,要不是杨先生这样积极推 动,歌剧《雷雨》咏叹调音乐会也不会顺利进行”。潘幸孩做 梦也没有想到,一向对唐康年作曲创作持冷眼旁观的态度, 也深深被唐康年谱写的《雷雨》咏叹调的优美旋律而打动,从 瞧不起他作曲,称他为“三脚猫”,一下子意识到,这是丈夫一 生的财富。在他所有的谱曲作品中,歌剧《雷雨》是最好的。 “《雷雨》咏叹调音乐会用的都是业余演员,我们家成了排练 场地。唐康年谱写的《雷雨》咏叹调实在是太美了,优美的旋 律唤起了久远的对丈夫的仰望。这么好的咏叹调,要演就得 全力以赴投入,奋不顾身地努力做到最好!当听到演员唱得 不够准确时,我忍不住就闯了进去,开始在一起帮忙排练。 唐康年为人和善,不好意思对演员太严格,我就来要求演员 做到最好。”潘幸孩近乎苛刻的培训,使得所有的业余演员演 技提高很快,大有专业演员的风范。潘幸孩不但在音乐艺术 上加以指导,而且还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为了将咏叹调贯穿 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雷雨的故事》,心思缜密的潘幸孩亲自 策划在咏叹调之间以朗诵的形式叙述故事情节。她还要求 每一位演员按照自己的角色去中国城找民国时期的服装。 对于有些演员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而与角色无关时,潘 幸孩都是以艺术为准则,严格得一点也不留情面。歌剧音乐 会《雷雨的故事》在温哥华上演获得极大成功,演员们倾情演 绎,唐康年咏叹调的音乐艺术魅力与潘幸孩为艺术精益求精 的思想光辉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作曲家唐康年的咏叹调有种触动人心的魔力,令人痴迷、令 人惊叹、令人震撼。《雷雨的故事》在温哥华引起了极大的反 响,华人媒体与西人媒体竞相报道。温哥华最具影响的《温 哥华太阳报》刊登了著名音乐学家、教育家和评论家DAVID GORDON DUKE PhD 博士的评论文章。DAVID 在文章 中高度赞扬唐康年:“作曲家Tang 对”西方“歌剧的传统了 如指掌,他的作品可以被认为是写给伟大的晚期浪漫主义 传统的情书。他的音乐词汇和歌剧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初,但这并不是说他的音乐是派生的。唐的作品大胆而果 断,他把音乐做得很好,并通过风格的微妙互动成功地塑造 了自己的角色。”2008 年歌剧《雷雨的故事》音乐会人潮如 涌,座无虚席、好评迭起、中华文化中心也收到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许多观众发出感慨:这么好的咏叹调,为什么还不 快点编成歌剧。 ( 上篇结束 )

作者简介: 郎莉 女 满族。一 九五七年五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 疗系(七七届)。一九八八年五月以 陪读夫人身份来到加拿大。 出国三十余年,历经打工、留学 以及在温哥华做房地产经纪人。连 续多年获菲莎谷地产局金牌奖,加 拿大皇家地产公司(ROYALLEP- AGE)终身成就奖。出版长篇纪实 文学《郎格格温哥华卖房记》,多篇 诗歌、散文在温哥华华人报刊上发 表,并有散文被香港《文综》以及浙 江文艺出版社《家国四十年来》以及 《北美中文作家作品选》收录。

本文作者郎莉与小提琴家潘幸孩女士合影

2019年6月22、23 两日,天津歌舞剧院将歌剧《雷雨》带 回了她的出生地温哥华,以最精湛的演出、最委婉的咏叹调 向已故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剧《雷雨》作曲唐康年 献上深深的敬意。如雷般的掌声,如雨般的泪水在女皇小剧 场内喧腾,歌剧《雷雨》在温哥华上演大获成功。上世纪旧家 族命运多舛的故事以西方歌剧形式呈现,新颖独特,堪称创 举。戏剧善于讲故事、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而歌剧则因其演 唱的需要和对人声最大限度的挖掘,更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歌剧《雷雨》,不仅仅是唯美的音乐盛宴、剧情中人物 内心纠结痛苦牵动人心,震撼心灵,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击 力。歌剧《雷雨》演出过后,依旧“雷声隆隆”,“大雨倾盆”,整 个温哥华变成《雷雨》“重灾区”,有关歌剧《雷雨》演出的报道 文章以及各种庆祝演出成功的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 与此同时,歌剧《雷雨》作曲家唐康年一生的挚爱,集歌剧《雷 雨》作曲、编剧、歌词于一身的爱妻潘幸孩也一下子进入了人 们的视野,得到人们的热切的关注与敬意的仰望。 话剧《雷雨》被誉为是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的经典之 作。近一个世纪以来,这部曹禺先生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历 久弥香,盛况不减,曾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频频上演。电影、 电视剧的上演令这部经典名著家喻户晓,无不为跌宕起伏的 剧情而感叹命运无情,思考雷雨荡涤后将会是怎样的景象。 经典名著《雷雨》不论在话剧舞台上演出,还是电影、电视剧 的上演,观众都为剧中的故事悲痛不已,感慨万千。而以歌 剧形式演绎的《雷雨》,艺术效果最为独特,音乐的表现力震 撼人心,引起心灵的颤动。西方歌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 曹禺的东方经典悲剧《雷雨》诠释得淋漓尽致,堪称史诗音 乐,东西合璧的艺术瑰宝。 是谁用灵与生命谱写出如此婉转悠扬的咏叹调?又是 谁穿针引线编写全剧、完成全部宣叙调、增添部分咏叹调、改 写歌词、近三十次反复修改剧本,将歌剧《雷雨》推向舞台剧 的殿堂?让我们把镜头对准唐康年、潘幸孩这对乐坛伉俪, 细数歌剧《雷雨》创作中的点点滴滴,一定会有被歌剧《雷雨》 震撼后的赞叹与感悟:爱是生命的源泉,爱能创造奇迹。正如 歌剧《雷雨》中集编剧、作曲、作词于一身的潘幸孩所言“在我 的世界里,唯有音乐与爱永恒!” 潘幸孩从小就能歌善舞,不仅有着极强的乐感,而且她 那一双修长的手指和与众不同的指间距,简直就是为弹琴而 生。8岁就被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儿童音乐学校课余班选中, 学习钢琴,从此与音乐结下了一生的缘分。潘幸孩珍惜这来 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学苦练,不仅掌握了扎实的钢琴基本 功,而且还在班级里脱颖而出,成绩斐然。学习钢琴两年后, 10岁的潘幸孩又被保送到上海音乐学院附小,正式开始学习 小提琴。1970 年,不满16岁的潘幸孩又幸运地被军区文工 团录取,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文艺工作者。值得一提的 是,潘幸孩是凭着唱样板戏进入部队文工团的,而不是她擅 长的小提琴演奏。潘幸孩做梦也没有想到,刚刚穿上军装的 她,在这里遇到了她的恩师唐康年。豆蔻年华就被丘比特之 剑击中,师生之间开始了一段苦涩而又甜蜜的爱情。 唐康年出身于医学世家,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学习 小提琴。唐康年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握手术刀的手却能 随着音符跳动奏出优美的乐曲。他对音乐的感悟与喜爱受 益于来上海医院工作的德国专家。在德国,几乎大部分医生 都懂音乐,并以能会弹奏几种乐器为荣。唐康年的童年一直 以音乐与父亲交流,耳濡目染,加之勤学苦练,唐康年不仅小 提琴拉得好,而且对音乐有一种独特的理解与感悟。经过音 乐学院的全方位培养后,唐康年不论小提琴演奏还是对音乐 的深刻理解,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最佳状态。穿上军装的唐 康年儒雅帅气,有着与众不同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迷人气 质。唐康年是以音乐教官的身份被部队文工团录用,成为一 名小提琴教师。 在唐康年授课的学生当中,潘幸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他 喜欢这位文文静静、清纯苗条女孩学琴时的认真,拉琴时的 投入,并从潘幸孩的琴声中感受到她内心对音乐的痴狂。他

Made with FlippingBook flipbook 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