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杯茶 , 睇展覽 後記
紫砂茶壺 江蘇宜興窯 清道光(約1822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2005.0713) 文物館館友會惠贈 得順號沉船出水
除了本期雜誌裏光鮮亮麗、五光十色的外銷瓷器之外,在「萬國同 風」展覽中,有一件外表樸素的展品讓不少觀眾很好奇:「哇!怎麼 有這樣大的紫砂茶壺!」「為甚麼顏色一塊塊的?掉色了嗎?」 其實這件直徑三十多厘米的茶壺不是掉色,而是被海洋生物殘骸「 附身」了——因為它是從一艘被稱為“The Chinese Titanic”的中國 沉船Teek Seeun(得順號)打撈出水的! 得順號是艘超過八百噸的大船,原定於1822年(道光二年)從福建 廈門前往印尼巴達維亞(今雅加達),滿載貨物以及一千六百名想 到爪哇糖廠找工作的中國貧民和船員等,卻在快到目的地之際觸 礁沉沒,只有一百八十人獲救。葬身大海的除了上千條生命之外, 還有號稱達三十五萬件的瓷器,品種以福建窯口產品為主,並有數
百件宜興紫砂外銷茶壺,這把大壺即為其中之一。當然,船上也有 我們常見的、巴掌大的功夫茶壺。小巧的功夫茶壺迎合喜好功夫茶 的東南亞華人,大壺則適合愛以大壺泡茶的歐洲人,很有可能會在 抵達雅加達後,經該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部轉運到歐洲。 由這一把茶壺,我們能看到海上貿易的危機四伏,也能看到茶和中 國陶瓷如何迷人,讓世界各地的商人甘冒風險,前赴後繼地來到中 國尋寶。
觀看影片 了解更多沉船出水 外銷陶瓷
32
33
Made with FlippingBook Annual report m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