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及 - 精神分析引论 讲座 新篇

返回⽬目录

第二十一讲 力比多的发展和性的组织

之断言为一种情欲情结。母亲关心着孩子的所有需求,因此,孩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愿母亲 关注其他人。这也是对的,但很快就能明了,在这种情况及相似情况下,利己需求只是为情欲 趋求提供了可依附之处。如果小家伙不加掩饰地对母亲表示出性好奇,要求晚上挨着她睡,硬 要在她梳妆时在场,或如母亲经常注意到并笑着叙述的那样,小家伙甚至尝试着诱惑,那么, 他依恋母亲的情欲本质也就毫无疑问地得到了确证。我们也不要忘记,母亲也同样关心她的小 女儿,却达不到同等效应,而父亲也常常与母亲竞相关怀男孩,却也无法成功地获得与母亲同 等的意义。简言之,任何异议都不能将性别偏好这个因素从情境中剔除。从利己需求的角度来 看,如果小家伙不愿接受两个人为他服务,而宁愿只要其中的一个,那么他就是不明智的。 诸位已经发现了,我只描述了小男孩与父亲及母亲的关系。对于小女孩而言,除了一些必 要的更改,情况是很相似的。对父亲温柔依恋,希望除掉母亲这个多余的人并取而代之,凭借 成熟女性才有的手段卖弄风情,这些恰好在小女孩身上形成了一幅可爱的画面,让我们忘记了 这一幼儿期情形背后的严肃性及可能的严重结果。我们还要趁此机会补充,父母本人往往对唤 醒孩子的俄狄浦斯之情发挥了关键的影响,因为他们自己也顺从性别吸引,在有多个孩子的情 况下,父亲对小女儿、母亲对儿子的温柔偏爱是最为明显的。但即便是这个因素,也无法真正 动摇孩童期俄狄浦斯情结的自发特质。若有其他孩子加入,俄狄浦斯情结就会扩展成家庭情 结。此时,该情结重新依附于个人私利所受到的损害,使孩子对这些弟弟妹妹产生反感,并不 假思索地希望他们被除掉。一般来说,与父母情结中引出的恨意相比,孩子们甚至更倾向于用 语言表达出家庭情结引发的恨意。倘若这样的愿望得以成真,死亡在短时间内就带走了不受欢 迎的新生成员,那么,我们会从之后的精神分析中了解到,这一死亡对孩子而言是段多么重要 的经历,尽管它并不一定被保留在记忆中。由于弟弟妹妹的诞生,这个孩子被排挤到了第二 位,在他们刚刚出生的那段时间几乎与母亲隔绝,他很难忘记自己受到的这种冷落;这种感情 在成年人身上会被称为是强烈的怨恨,而它现在会出现在这孩子内心之中,并往往会成为长期 疏远的基点。我们已经提到过,性探索及其所有后果通常与孩子的这段生活经历相连。随着这 些弟弟妹妹的成长,孩子对他们的态度也会经历最有意义的变化。男孩可以把妹妹当作爱的客 体来代替不忠的母亲;在孩提时代,追求同一个妹妹的多个兄弟之间就已经出现了敌意竞争的 情形,这对未来生活是很有意义的。小女孩在哥哥身上找到一种父亲的替代,因为父亲已不像 最初那样温柔地照料她,或者她用一个妹妹来代替她与父亲所生的孩子,填补她落空的愿望。 对孩子的直接观察以及对他们清晰保留下来、未受精神分析影响的童年记忆的合理评价, 向诸位展现了以上这些特质以及更多类似的特质。诸位从中得出的结论还包括以下这个:一个 孩子在兄弟姐妹中的地位是塑造他今后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描述每个人的人生时都 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但更为重要的是,鉴于这些轻松获得的启发,诸位在想起科学对禁止乱 伦发表的阐述时,都会忍俊不禁。那简直都是异想天开啊!有的说,通过童年开始的共同生 活,同一家庭中的异性成员会使性欲倾向转移,或是宣称人与生俱来畏惧乱伦,这是避免乱伦 这种生物学倾向的心理表征!这里还忘了要提这一种说法,说是如果有任何可靠的自然限制能 够抵御乱伦的诱惑,就完全不需要在法律和习俗上如此严厉地禁止。真相恰恰相反。人类最初 的对象选择往往是乱伦的,男性的选择通常指向母亲和姐妹,需要最严厉的禁令去阻止这个持 续发挥影响的儿童期倾向成为现实。至今仍生活着的原始人、野蛮民族有着比我们更严厉的乱

186

Made with FlippingBook - professional solution for displaying marketing and sales documents online